美文网首页
关于赵武灵王的读书笔记

关于赵武灵王的读书笔记

作者: 始安公士或 | 来源:发表于2022-10-06 12:44 被阅读0次

    【读书笔记碎片】

    赵国战略运作水平最高的时候,是赵武灵王后期到赵惠文王末期。最精彩的当然是武灵王那段。

    赵武灵王少年即位,起初委国事于大臣(这与始皇帝有点像,而且两人恰好都米在沙丘),亲政后也多年没什么出色表现,直到推行胡服骑射。

    刚开始,赵武灵王的战略是联韩魏,重组三晋同盟。韩魏与赵是三晋小圈子的传统炮友,不爽了就互相背刺,但被其他诸侯渣了又能哭哭啼啼求复合。能否处理好三晋之间的斗争与团结的辩证关系,一直是检验魏赵韩三国君主水平的必考题。

    赵武灵王与韩联姻,他的长子赵章就是韩女所生,以此获得了韩国的支持。韩赵两国为争上党打了很多仗,各占一部分上党。赵武灵王是想夺韩上党那块地的,但这不是主要矛盾。他要跟韩国搞好关系,才能从赵上党抽调更多兵力去对付其他方向的敌人。

    由于韩国此时经常跟魏国共进退,赵国也随之参与魏国牵头的合纵。但赵武灵王知道此时赵国不够强,所以处处韬光养晦,不参与五国相王,反而自贬称号为“君”。

    赵武灵王原以为背靠合纵大树好乘凉,结果秦惠文王君臣给他上了一课,用血交的学费。赵军参加第一次合纵攻秦,结果大败,和韩国并列死伤最严重的诸侯。齐秦两国也趁机攻赵夺城。连续失败促使赵武灵王思考新出路。他对内富国强兵,对外广结诸侯,越来越深谋远虑。

    赵武灵王重新梳理了谁是他赵的敌人,谁是他赵的朋友。他锁定了两个必除之而后快的敌人,一个是从春秋时就跟晋国赵氏不对付的中山国,一个是北方草原诸胡。至于朋友,诸夏在他眼里都是暂时的朋友,嗯,暂时的。

    其中,三晋分分合合相爱相杀如家常便饭,还是继续巩固原有关系。但对韩更亲,对魏不免有以斗争促和平的情况。齐国如日中天,又是中山国的靠山。恰好齐国大举攻燕。所以,赵武灵王面上顺服,让齐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燕国身上。南方的楚国与赵国不接壤,但赵武灵王也没有忽视与楚关系,只是没当成重点。

    赵武灵王最重视的,其实是对秦关系和对燕关系。

    秦赵同祖宗,此时的领土接壤不多,也不像魏韩跟秦血仇深(他孙子赵孝成王时,秦赵才真正不共戴天),最最最重要的是秦国跟齐国并列第一强。做秦国的敌人不如抱这条大腿,借秦国的力打群雄(注意!赵武灵王动过攻秦的念头,但对秦方针主要还是借力打力)。

    燕赵常并称,赵国北部代郡地区的方言、习俗甚至更接近燕而非邯郸。燕赵不打仗,赵国北方安定一半(另一半取决于草原诸胡的态度)。而且燕秦是盟友,如果赵燕秦实现三北联合,赵国就可以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着手为部改革。因为秦燕本身会吸引列国火力。

    齐侵燕,差点灭燕,赵武灵王没派兵去救。一来,赵军在胡服骑射军改前打不过鼎盛期的齐军。二来,赵武灵王判断齐国肯定灭不了燕国,他盯上了一个左右燕国内政的机会。

    齐国退兵后,燕国朝野需要拥立一个新王。赵武灵王“召公子职于韩”,联合韩国护送燕国人质公子职回国即位。此人正是战国著名的复仇者燕昭王。燕赵结盟初步成型。更重要的是,赵武灵王又盯上了在燕国做人质的秦公子稷,燕昭王会全力配合他以报拥立之恩。这个机会又被赵武灵王抓住了。

    给赵武灵王造成心理阴影的秦惠文王死后,年轻力壮的秦武王接班。秦武王在位仅仅四年,对内继续改革,对外大举伐韩,死的时候了也才二十几岁,崽都没长大,只能传位于弟。秦国王位竞争比较激烈,赵武灵王果断派兵护送公子稷回秦即位,公子稷正是战国第一好战之君秦昭王。

    通过支持秦昭王一系,赵武灵王的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秦昭王母亲宣太后是楚人,摄政初期主张秦楚修好。就这样,赵武灵王又拐着弯搭上了楚国。赵国的盟友有韩、燕、秦,利用强秦与魏楚相互制衡,利用燕给强齐埋雷。

    赵武灵王获得了推行改革的外部条件,重心转为对付中山国和草原诸胡两大敌人。他决心推行胡服骑射。为什么是胡服骑射?胡服骑射是全军一起改吗?为什么秦国不搞胡服骑射?

    下回再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赵武灵王的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vm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