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
求学的人,每天都在学习,知识是越来越多,而随之增多的还有其知见障。
求道的人,每天都在学习,却每天都在减少自己的知见障,减少自己的偏私虚妄之心,以至于合道而为。
我们去见更大的世界,去体验更精彩的生活。这不就是想到于为学,相当于在增加自己的知见障吗?
不一定。
大部分人,当他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体验到美味的生活,他的欲望是越来越大的。
因为他见到、感受到了更加美好的事物。
但是也有的人当他经历、体验不同的事物,见到了更大的世界,他会觉得,也不过如此,甚至会有一种想回归田园质朴的情感。
这样的人可以算作为道。
一个人生来来是“傻”的,因为他无知,长大后他也是“傻”的,因为他愚蠢。
同样是“傻”一种是无知少欲,一种是有知多欲,这是不同的。
就像有的人看见韦东奕,他接受采访时,手里拎着的是装着几个馒头的塑料袋。
人们发现:原来天才是这样的质朴。
是的,人们习惯了出名的人过着东红酒绿的生活,甚至有的人坦言:自己最穷的时候,银行卡里就只剩一百万。
那么,银行卡里一百万是穷的特征的观点,有的人同意,有的人反对。
那么,这里面哪种人的知见障是比较多的?
很遗憾的是,反对这种观点的人知见障是多的,就像有的人觉得韦东奕这样的天才如此质朴一样,都是知见障多的意识体现。
所以,知见障不在于拥有财富的多寡,而在于你对一些事物和财富的态度,因为从中可以反映出人性中贪痴妄的强弱。
为道的关键在于行道,当你在践道的路上,你自然会收获很多感悟。
修行是一个非常好的践道方式,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言行。
今天在终南山,与大家在聊天,就先写到这里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42541/94725410dbd0f4a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