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发现还是阴雨绵绵的天气。早餐后坐在阳台纠结:楚格峰去不去呢?这次旅行,计划中有两个非常相似的项目:少女峰和楚格峰。都是高山旅游,想在夏天看看雪峰,且都是阿尔卑斯山的高峰,都要坐小火车(或索道)上山,山顶上的套路也差不多——观景台、高山邮局、峰顶餐厅。之所以安排两个,就是为了保险,因为天气是说不准的。结果,两次都是阴雨绵绵。像所有看来万无一失的计划往往失败一样,双保险,结果一个都不保险。
阳台下是酒店大堂外面,几个说中文的人在搬东西上车。跟他们打了个招呼,聊了几句。他们是上海来的,有俩德国人带队,共两个车,6个上海来的租了一辆奔驰大商务车,俩德国本地朋友开着自己的小车。他们来这儿也是冲着楚格峰来的,但是一早看到下雨决定不去了,提早赶往国王湖。他们这一走倒激发我无视风雨继续上山计划的勇气,出发,再来个雨雪楚格峰(预报山顶是小雪)。
开车来到艾比湖(Eibsee)畔,买索道票上山。上山下山有两种选择,索道或小火车,前者快后者慢,票是通用的。我们决定索道上,火车下。这天上山的人很少,一个索道车厢有大半是蒙面妇女或大胡子爷们(Islam?), 小朋友吓得不想跟他们同一车上去,后来看看后一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发车,只好进去。其实我感觉他们还是挺友好的,不知为什么小孩这么有戒备心,也许舆论宣传有问题罢。德国其他地方Islam并不多,就这个小城(加米施帕滕基兴)特别多,不知道为什么。缆车在雨雾中穿行,啥也看不见。快到顶上时,有一小段几乎是90度垂直向上,而且风很大,缆车左摇右晃,好几次觉得它要磕到旁边的悬崖了。
终于到顶了。上面果然跟少女峰无异。不过人少了好多,我们得以从容地购买邮票、明信片,小朋友给她的小朋友们寄了好多。到观景台,也是大雾弥漫,一无所见。跟少女峰顶一样冻得瑟瑟发抖。唯一的区别是雪停了(少女峰是雪子扑面,无法久留),可以四处溜达一圈。观景台彼时有好几个台湾旅游团,大家伙也都是茫然四顾,雾中观景。得,还是餐厅吃点东西吧。一边吃一边还在奢望吃完雾就散去,当然最后也没能如愿。还是悻悻下山,坐在小火车上也是没见到啥景观。
山顶“景色" 看不看得到风景,小朋友无所谓 晴天的话,本来应该看到这样的到山脚艾比湖站停车场,大小俩LD已经不想去看什么艾比湖景了,龟缩在车里。我一个人去湖边转了转。其实,如果天气好,这个湖绝对是很美的。雨雾笼罩中,也只能这样了。想到一位网友的妙论,蛮能解开心结,化解遗憾的:
在旅途中,没啥非看不可的风景,没啥非吃不可的东西,有兴致不累就四处逛逛,没兴趣累了就找个地儿歇着,就这么简单。
雨雾艾比湖这么想着,也就没什么遗憾的了。开车上道,前往因斯布鲁克。
路很近,在山路开个40分钟,就会发现其实你是在一座很高的山上,下面是个山间盆地,密密麻麻的房子,显然是个城市。一个接一个的陡坡下午,就算是进城了。很漂亮很干净的小城,跟欧洲的许多小城一样。据资料介绍,因斯布鲁克(Innsbruck),是奥地利蒂罗尔州首府,奥地利第五大城市,整个都市地区约有18.4万居民(市区仅10万)。因斯布鲁克建立于1239年。这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旁边流淌着因河。因斯布鲁克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小街上,哥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出古城的风貌。在老城的东部和北部,是因斯布鲁克新城区。因斯布鲁克是著名的滑雪胜地,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曾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在此举办。因斯布鲁克也是一座大学城,同时工业非常发达,并且经常举办展览会。
酒店订的是希尔顿,就在凯旋门(对,这儿也有凯旋门)旁。大酒店的模式,感觉不如客栈民宿那么温馨。晚上外出觅食,因出门太晚,感觉冷冷清清,商店都不营业,饭店也没几家。最后在一家意大利餐厅吃。一位胖厨师说他在中国餐馆(Chinese restaurant,不知道指的是中餐馆,还是中国的餐馆)干过,迫不及待要秀中文报菜名,先说“小笼包”,还比较流利,后来说“育翔rose(鱼香肉丝?)”、“马破taov(麻婆豆腐?)”就有点卡了,最后说“空泡(宫保?)————”就完全卡住了,我给他接了句“鸡丁”,他一边擦汗一边说,对,就是这个。那天的菜味道泛善可陈,胖厨师的中文,真是印象深刻。
回到酒店,在窗户边看到对面的大大山上竟然也是灯火璀璨,拍了几张夜景,算是对得起这所谓的山景房了。
大秀中文的胖厨师 因斯布鲁克的凯旋门 因斯布鲁克夜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