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人,他们常年觉得自己很迷茫,甚至甚至每个月都会想辞职。
“老子受不了,辞职辞职。”
是他们私下里的口头禅。
一年过去了,
那些喊辞职喊的最凶的还乖乖呆在同一个公司里,
如果你问他为什么没辞职,他也许会这样告诉你:
“工作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吗,都一样。”
另外一些人,可能忙碌到忘记这种迷茫,没时间换工作。
还有的人投简历、面试换工作,然后继续每个月想辞职。
是因为他们公司真的那么差?
是因为老板不愿意教?
是因为同事太难相处?
是因为工作内容本身就有问题?
我也不知道,但我也曾是迷茫大军的其中一员,毕业两年以来一直都是,所以频繁的换工作,并且是直接转行的那一种。
而最近,我已经不再迷茫。
于是决心把我的发现写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关注我的可爱的人们。
2
有个朋友,现在的公司实在是太不靠谱了,掌舵的是那种连用户调查都没有做就可以靠拍脑袋决定产品的方向的老板。
所以,她想换工作。
换就换吧。在这周六的时候,她突然跟我说,她很纠结。因为,她拿到了两个offer,不知道怎么选。
我问她最关心什么。
她说:“恩,大公司、业内知名、身边同事怎么也得是本科吧。然后跟我讲了很多这两个公司的区别。”
几个小时过去了,依旧没能做出决策。
晚上见面的时候,我才知道她已经纠结了一天了。
我问她了这样的问题:
你想过,自己想要怎样的工作吗?
你有一个清晰的标准来帮助自己判断一份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然后她懵逼了。
一些人一直迷茫,从未停止过,假如停止了,可能只是忙碌让他暂时忘记了。
他们出去找工作,只有一家公司发offer还好,假如有两家,他们绝对懵逼。然后一直陷入比较中,比较公司、薪水、老板、同事、工作内容、福利…….
连自己想要怎样的工作都没想好,都没建立标准去帮助自己判断怎样的工作是自己想要的,就急急忙忙的去投简历、急急忙忙的去收割offer,即使对比了那些看起来跟自己未来生活强相关的因素,最终做出了选择,也很快打回原形。除非极其幸运的遇到了能指引他们的老板,但这种像买彩票一样的事儿,也不大好指望吧。
很多老板,自己都没想清楚,哪有余力去指引自己的下属。
后来,还告诉我,这两份都不是很满意。我当场惊呼:“那就直接放弃,继续找啊。因为这两个不那么满意的工作纠结一整天,这纠结的时间可以干多少有助于接近自己想要的公司的事儿呀。”
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误以为自己投入的时间不够多,以为是自己考虑的不够,以为自己努力不够,才有了不那么想要的现状。于是想方设法做更多,以为这样就能改善现状。
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方向反了,跑的越快,离终点越远。
在一天8个小时甚至更长的工作时间里,本职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而同事、老板、福利只是偶尔接触一下。没有清晰的标准,人整个都是飘着的,哪里能够安心工作。一想到要不要换工作,也就无从选择,无从决定。
没有清晰的标准来判断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是必然结果。
反正我是那种想好了,就干脆利落离开的人,即使我还没想好我接下来要往哪里走。那时候的我,也只能有意识到确信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好在我一旦清楚自己不想要怎样的工作,下次我就绝对不选。
公司、同事、老板等等,这些很可能我们是没那么容易对他们进行影响的。但工作可以啊,我们天天都要做的呀。所以,即使工作没那么满意,自己也一样可以想方设法的做符合我们标准的事情。所以呢,只要笃信自己的标准没有问题,就可以很心安的面对这份工作,即使老板对自己没那么好,即使收入没那么高,即使同事没那么愿意帮助自己,即使福利没别人家的多….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做的事儿,就是自己想要的呀。除非,其它因素极大的影响到了自己想做的事儿。比如:无意义的加班、无意义的胡乱改公司战略、无理由的各种要求,充斥了自己的所有时间以至于没法总结一下自己想做的事儿。假如发现了,那么,请果断离开它。
昨晚果断劝了一个朋友离开现在的公司,我可以预料到未来,她继续待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一定会不那么快乐的。
一个经常改变心意的客户、一个不舍得花钱又想得到很多东西的客户、一个不好好做产品期待好客户天上掉下来的老板、一个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运营还得执行,疲于应付。即使她做了我教她的如何管理甲方、如何管理老板各种预防问题发生的事儿,工作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时间成本还是太高了啊,用自己的时间来为那些朝三暮四的决定买单,不值得。
做决定,难道不应该一开始就想好么。
谋定而后动,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了。
虽然她是那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东西的人,
虽然她肯定能够越来越好,
但是,速度太慢了啊。
所以,我还是劝她放自己一马,珍爱生命,远离这样的公司。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好奇,那我的标准是什么。
3
对于如何判断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只有两个标准:
1、永远只做不能被机器替代的事儿。
2、永远只做能让自己成为对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人的事儿。
这个世界基本上没有太多东西是确定不变的,职业也好、公司也好,都可能消亡。所以,我这两个标准,就是保证自己即使失去了现在的工作,甚至整个行业消亡了,仍旧可以过的很好。
以这两个标准一衡量,现在手头的工作,完全符合啊。
所以,我就不迷茫,不焦虑了。
过去失业了半年,天天都不知道自己想干嘛。后来实在没辙了,觉得一定要找工作。于是,一天到晚在那里看,调查看到的公司,没看到几个特别感兴趣的。直到无意中看到现在的东家,其实我也只面试了这一家。
打动我的是这么一句话:
让卖者更有骨气,让买者更有底气。
过去两年里,我对自己的工作是没有什么安全感的,虽然我选择的公司产品都是社会价值很高的,但那是产品本身,而非我本人。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我,而是产品本身啊。
一个是移动医疗的运营经理,经常发现自己的主要工作,新人一个月就能上手,可替代性太高,我也没能发展出太多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再加上基本上是一个人在外带项目,更多的靠野蛮生长。我是那种只要能见到人,就能够想方设法学到东西的人,即使那个人是我讨厌的人。我不想浪费自己的这份能力,于是选择离开。
另一个是保险代理人,感觉机器替代的风险很高,2016年互联网保险占据保险行业新单贡献率33.97%,15年还是11.97%。这个数据让我不寒而栗。再加上,它的销售方式让我隐隐约约觉得有问题,打心底抗拒,但又说不上来。直到进入现在的公司,我才清楚明了问题所在,这是后话了。
如今我的工作是新媒体运营。但在我心目中,我的工作是:
1、想方设法地提升自己对人性的敏感度。
2、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思考质量。
这是我持续在工作中做的事情,而且Boss们也愿意教我。所以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的整个思考质量得到了蜕变。
常常有那些比我大很多,比我专业很多的人,惊讶于我在他所在的领域的思考深度。
我是多么幸运,才能在毕业两年内就找到一份打心底认同的工作,一开始我还以为要继续追寻好多好多年。
4
对身边的一切心怀感恩:
那些对我没那么好的人让我看清人性,
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让我成为更好的人。
随时随地,观察、总结、反省自己。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我会继续写下去,然后笑着面对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