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一事儿一复盘的原理,昨天中午安排了,针对近期打卡不理想的会诊,我的主要原因是精力的分散,因为把注意力从放到所谓的寻找大目标上去啦,所以却不想执行之前订下的小目标。
这个大目标是:能够在当下,结合自己的天赋,优劣势,性格特征,找到一个所谓爱干,擅长干,值得干,趋势好,还能抗风险,在培养核心竞争力方面能从体力上升到脑力上升到资源再上升到天赋创新层。且收益:比如收入,发展啊,情感体验啊,都是理想回报。所以想想,如此多完美的结果,再一夕之间实现,且过往的12年又如此缺乏统一规划,所以这个大目标被归凯老师称之为:贪念,回溯到认知层面属于,定位里:定位切记是僵化的,定位首说这一点,是因为他清晰的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是在变化的,我当下想在职业规划上憋出一个大招,让未来的自己永远的一劳永逸,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变化永远在发生,行业会消失,岗位会消失,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其实,单说这句话,我们都知道,但我在做这个所谓的大目标时,确实忽略啦,追其本质是因为我想做职业规划这件事但我欠太多基本的认知,对吗?否则不可能连这个基本原则也考虑不进去,甚至仅凭一些测试便把自己进行随意的归类和界定。比如在所谓的DISC里,仅凭自己的I值低,于是就断定自己不适合当下的职业,正如归凯老师所言,那一个好的销售,需要哪些条件,仅凭借个性吗?技巧呢?专业知识呢?事实也如此,细想身边那个测试过的同事,i值最高,到业绩不一定理想,所以这个岗位里,这份性格测试不能说明就不能做这个工作,只能是说:这份测试给我们一些方向,可以了解自己,也能接受一些曾经自己不满意的部分,顿时脑海出现了盖洛普优势测试里出现的五个词:谨慎,和谐,体谅,思维,学习。觉得前面三个词包含的,似乎特别准的说重了内心真实的我,包括,自己不知和谐代表什么,但一问身边的同事,她们会觉得这个词特别合适我,平时呈现出来的我,有类似配合大家,希望是和谐局面。借助于测试,能接受自己老好人的感觉啦,当然这个是题外话,总之,这个测试这件事,它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应该为我所用,而非我被这个工具框定局限在某个范围之内。也正回应了群里有人提到,学习干嘛,非我著六经,乃六经注我,可能我就被掉进了这个坑。其实,在这里面还有基本的问题,面对一问陌生的学问他里面存在巨大的缺失,生涯规划体系是一门学问,在自己只有零星知识的前提下,理解必然是片面的。
同样,回到大目标规划,那可以不可以有呢?其实最好是,一年,三年,五年,这种长度的周期里,那对于所谓的远景,大目标,那我们可以用略微大概,模糊的画面为自己呈现一下,到无法用当下的状态一下飞奔到那个大目标上,痴心妄想以为自己可以蒙头苦干达成,除非超强自律精神,回看自己,肯定不属于那类,所以目标可设定于当下近期,若感觉目标之下有非常多的事情,但又不可能每件事都达成,贪念又出现,所以需要为自己列个清单,把事项的优先级按重要性排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