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学习了张齐华的一个公益微讲座,以《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为例,谈落实几何直观、代数推理、转化,今早进行如下复盘梳理。
一、情境创新。
张老师对创设教学情境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生动的情境,第二阶段是不再刻意追求特别的情境,课堂回归到数学情景,快刀斩乱麻,把有限的时间腾出来,展开更好的教学。第三阶段,当2022版新课程标准颁发以后,明确要求一个人面对真实复杂世界的时候,具备能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来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如果平时不把真实复杂情景加入课堂教学,只是在纯数学的世界里帮助孩子完成知识,技能,思维的训练,当孩子一旦进入真实世界,孩子很难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迁移。所以情境的创设要既能帮助理解抽象的知识,同时又能为未来的核心素养的应用和表现提供支持。故本节课在主题情境上做了创新,把教材上的12箱物品改为12行盆花,每行14盆,先呈现出一个长方形的红花示意图,再把每一个盆花抽象成一个点,点子图出来了,再把每一个盆花抽象我一个方格,方格模型就出来了,这样借助半直观半抽象的点阵图、方格图、面积模型,更多元的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实现了多元算法建构。
二、支架创新。
改进前学习单 改进后学习单这一块张老师的分享对我的触动最深,课堂上张老师的学生呈现出来得状态、素质令人仰望赞叹,原来那是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当学习单的设计过于开放,缺乏自学支架支撑时,张老师的学生也不是神,也是完成的一塌糊涂,令人崩溃,当张老师团队重新设计学习单,给到学生由扶到放的帮助,让支架恰到好处地支撑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边界,然后再把它往前推一推,就可以实现预期的效果了,可见学习单的设计多么重要!
三、板书创新。
板书不仅是孩子学习流程显性化的呈现,它还是课堂学习的思维的外显,同时又是结构化思维的外在的表达。这节课上执教老师的板书用了3种颜色,白色是课前画在黑板上,是任务本身;黄色是孩子们手写上去的,它是孩子们通过独立探究和小组的共同交流以后呈现出的学生们的思考;红色是通过课堂师生互动的对话,通过老师的刻意引导,在学生们完成了自我建构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竖式与左边直观图的横式进行横向勾连。这完成的是数与形的结合,也就是落实了几何直观的核心素养。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新内容,而折分成的2×14和10×14都是旧的内容,借助旧内容完成了对新内容的探索,这落实的是转化、推理的核心素养。
最后归纳提升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对整节课堂学习进行横向勾连、纵向对比,拓展升华,使我们感受到了学与教的共舞,领略了学生们是如何通透地学习,老师是如何精准地引导,以及对课标核心素养精准的理解,真是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