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楚辞》课
一个学期40多节大课只讲了屈原的一首诗《天问》。平均每节课只讲《天问》中的几个诗句,甚至四五个字。弃《离骚》而选《天问》,屈原的《天问》从哲学上讲,其思想内涵要丰富得多,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实属罕见之作。(《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160页)
陈寅恪的 “六不讲”开学第一课宣布:别人讲过的东西我不讲,我自己以前讲过的东西我不讲;古人讲过的东西我不讲,现代人讲过的东西我也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东西我不讲,中国人讲过的东西我也不讲。我只讲以前没有人讲过的东西。
梁增红: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初中语文特级教师
潍坊经验 “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学常识却成了“成功经验”!!!???
课后要反思是不是表达不清楚,或没有立足学情,学生没有用心听,学生无法理解老师所讲
良好的初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班级授课制,被绑架在老师与落后学生的极其无聊的对话中。
低效的课堂教学:老师把80%的精力花在20%的学生,置更多的学生于不顾。
教学是师生互动场
讲与不讲,讲多讲少,是形式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讲得精彩,学生获益,就该讲。
表面的热闹、浮躁的表演、假冒的合作、虚伪的探究、无尽的题海
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著述难找时间分配、设计版块的表述。
中学生生活和读书的阅历尚不丰富,学习上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对事物的分辨力、理解力还比较稚嫩,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比较欠缺。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自己,是共通的。
自己思考的东西不一讲,只敢讲教参上的,别人说过的。争执的时候 “以教参为准,以课本为准”对吗?
教师的专业自信心缺失,用自己的嘴巴说别人的话。没有考虑是不是站在学生立场上。
形式至上抹煞了教师的教学个性
老师业倦怠感,因为教学中缺少创新,把充满了智慧和灵动的教育活动当成机械重复,年复一年地重复,没有自己的见解观点与学生分享,不能用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和教学风格令学生服膺
痛感现代教育在批量式、工业化、规模化,课堂教学在盲目跟风、常识放逐、功利驱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