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生日,她却告诉我,她和她妈妈吵架了。那天她们一起去买蛋糕,但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好的,就只买了一个小千层。朋友觉得有点伤心,就抱怨了一下,然后她妈妈却大发雷霆。她妈妈说:“就因为是你生日,搞得我好累,而你什么也没做就抱怨。”朋友回应妈妈:“可是你今天没做什么啊,蛋糕也没买到。”她妈妈十分愤怒:“你怎么能忽略我的辛苦!一点也不同情我!”吵完后,朋友主动道歉,她妈妈却说她是在辩解,还说她什么也不懂。而朋友说,她爸爸也和她有这样的情况。
她妈妈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绝缘体”,即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心想着保护自己不受伤。她认为自己帮助这个家庭做了很多,这种认为其实是她的保护方式,因为她是这么辛苦,所以有问题发生时,她会认为这是别人有问题。亲密关系中的愤怒行为,是一种假象,往往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一个人的一生,是自己所追求的,不管是多么的不幸。你怎么看待世界,世界就怎样对待你。她之所以付出了很多,且没有人感激她,是因为她心中就是有这种思维方式:我能力很强,所以我付出了很多,并且,她内心也认为,自己不会得到家人的爱,所以家人也真的不会去表达对她的爱。这貌似就是她生存的方法,做一个好人,通过帮助别人来获得存在感,但是她内心是自卑的,而且还有怨气,她好像已经知道,就算付出多少也不能得到爱,然后,她真的就得不到爱,家人也不会认可她的付出。
她对孩子的抱怨,其实是在转移她内心的痛苦,她的痛苦源于自卑。正是她的自卑,导致她认为付出多少也不会有所收获,再把这种认为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接收到这个信息,自然也不会认为她付出了。而她向孩子抱怨,就可以减轻内心的痛苦,并且令孩子也同样不开心。自卑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得不到力量感。当孩子抱怨买不到蛋糕时,她认为这是对她能力的不肯定,而失去了妈妈对孩子应有的力量感,且产生了类似羞耻感的感觉,因为自己的没有能力而被孩子抱怨的羞耻,认为这是对她的不尊重,所以立刻反击,抱怨回去,以重新获得力量感。而当孩子根本没有她心目中道歉的样子时,她就会不断地抱怨并且感到委屈。在这种失去力量感的情况下,可能会因为失控而大哭。她也是如此。孩子在她面对主动道歉,她却认为孩子在辩解,一方面因为她失去了重获力量感的来源,一旦道歉就等于对方离开了这个争夺力量感的较量,而且对方是带着原本是她的力量感离开的,在那瞬间她会感到绝望,比之前更失控。另一方面,她会认为道歉更是对她的不肯定,也认为这是对她抱怨的无视,所以她认为孩子在辩解,然后希望继续争吵以重获力量感。
妈妈对孩子的爱其实是不对的,是自私的。以这件事为例,妈妈心中有这样一种衡量尺度:我付出了这么多,你要同情和感激我,否则我就会抱怨和愤怒。多么自私啊!如果长期如此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只表现出能让妈妈开心的方面,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孩子一直成长在“妈妈不开心就会骂我”的阴影之中,即使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会去做时,一旦支撑不住这种阴影,内心就会完全崩溃。如果一位妈妈真的爱孩子,即使付出了很多,没有得到认同,也会认为这是值得的,应该的。
所以,如果想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就应该引导和接纳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做到无私奉献,而不是有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往往最伤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