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要不要鸡腿?”婆婆又在厨房里问起来。
“儿子,要不要鸡腿?”作为二传手的我赶紧从客厅来到书房门口问儿子,
儿子停止弹琴,略有所思的问:“妈妈,你说我要不要鸡腿?”
“你说,”这样的难题我可不会接。
“我的需要是不需要,但是奶奶的需要需要满足呀。”儿子整个假期在家里,被我熏陶的张口闭口来点心理学术语。
“爷爷,你说我要不要鸡腿?”
“浩然,你要不要鸡腿?”婆婆又在厨房里高声问道。
"要!"公公大声代替儿子回答到。
“那就要吧。”儿子一边迟疑的回答一边来到厨房。
”你看,我都淹了一早上了,你要说不要,俺就不给你炸了。你要说要,俺就给你炸。”婆婆一边翻着鸡腿,一边和儿子说,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里听出了需要被满足后的喜悦。
"炸吧,这么大的鸡腿,炸好后,正好回去和长爷一人一个,作为夜宵。”长爷是儿子的舍友。
我赶紧为儿子处理鸡腿想办法。
“那就炸吧,奶奶。”
“好来。”婆婆高兴的炸起来。
儿子开学要走,中午去奶奶家吃饭,临去之前,指着自己的背包说,估计到奶奶家会被奶奶把书包塞满。我说,你不要就是了。
“但是要满足奶奶对爱大孙子的需求呀。”儿子回答说。
我们结婚后,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婆是一个细心周到的人,从小对儿子的饮食起居照顾的360度无死角。在儿子上四年纪时,去香港给小姑子家看孩子,一去就是10年。所以,在婆婆的内心,一直对大孙子有愧疚感。这次疫情儿子一直没有开学,可是给了婆婆补偿的机会。有一种需要叫奶奶觉得你需要。婆婆年轻的时候,吃饭一直是她们那个年代最重要的需要,虽说现在吃饭已经不是问题,但对她们的内心来说,一直有一块空缺,始终无法满足。时时就露出啦,表现为天天给我们做的满桌饭菜,不管是否需要。
一开始疫情形式严峻的时候,由于我们俩都在医院工作,我们尽量不会婆婆家。每天上班后都回自己家。过了一段时间,疫情稳定后,小姑子来电话说,婆婆总觉得食道不舒服,让我们多回家看看婆婆。还说,婆婆性格内向,一般不太会表达自己的不舒服。
我想,年前刚刚带婆婆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没问题,现在怎么食道又不舒服了。于是,早上起床后,和婆婆说,中午和儿子一起去吃午饭。
中午一到婆婆家,桌子上摆了满满的一桌菜。四盘五碗,还下的饺子,正在减肥的儿子一看愁怀了,吃是他的本我,不吃是超我,简直是对自我的挑战。再看婆婆,兴高采烈的忙里忙外,一问,从早上起床后就一直没住下做饭。
我问,食道怎么样了?婆婆说,没有什么大事。略懂心里的我马上明白了,婆婆的病是心病。整个疫情期间,好多人正常的生活节奏改变了,好多习惯被打破了,习惯的打破很多人会生病,觉得不舒服,时间一长,不舒服就成了习惯,感觉生病了,医院检查是查不出实质性的疾病。
只要提供条件,满足婆婆为她大孙子做好吃的需要,婆婆的病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