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京时代,专门有一种职业,是走街串巷,打着小鼓,收买居民各类旧货。从事这个行业的小贩,人们称之为“打鼓儿的”。他们专门串胡同,边走边打边吆喝。居民听到有节奏的鼓声和“打鼓儿的”喊出的收购物品范围,就会出来把家里用不着或者一时用不着的物品卖给他们。类似于现在蹬三轮车走街串巷收废品的。这其中又分“打硬鼓儿的”和“打软骨儿的”。打硬鼓儿的本钱较多,专门去京城旧官宦府邸、富户豪绅之家,收买金银首饰、细软皮货、硬木家具、古玩玉器、书画法帖等贵重物品。穷困潦倒的官宦富绅之家急着用钱想卖几件物品,拿到市场去卖又怕丢面子,又急着用钱,往往是给钱就卖,因而打硬鼓儿的获利甚多。
那么如何从家中并不缺钱的有钱人那里换来值钱的玩意儿,“打硬鼓儿的”有另一种营销手段:他们往往趁家中老爷出门在外,太太在家时,收购一些太太的值钱的细软,便从口袋里掏出《春宫》迅速让太太看两眼,绝对不能多,只能看两眼,然后迅速收起来。之后太太就经常叫“打硬鼓儿的”来,名义上是为了卖东西,实际是想看《春宫》。“打硬鼓儿的”就是考这个手段,便宜收购了大量值钱玩意儿。
这个手法确实高明,让我想到了另一种类似营销手段——干脆面集卡片。这是8090后的童年回忆,为了集齐水浒一百零八将的英雄卡而成箱的买干脆面,其实孩子们并不单是买干脆面,而是为了收集卡片,卡片上的英雄抓住了男孩子对英雄、暴力、武打的崇拜,收集卡片又满足了孩子们社交中的攀比心理。
“打硬鼓儿的”和干脆面卡片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于抓住用户痛点:《春宫》满足了富家太太的猎奇心理和生理欲望,干脆面卡片抓住了小男孩的英雄幻想和社交心理;他们都不是在卖自己真正的产品,而是卖产品的附属品。这种产品的附属品是一种营销手段,是对痛点的把握。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了解人性,其次才是了解市场。
小思路:中国人好整不好零,追求事物的完整和圆满,太太看《春宫》追求的是书的完整性,收集干脆面卡片追求的是108将的完整性,像支付宝的集五福也是一种对完整和圆满的追求,巧妙利用人们的此特点做产品或营销,是一种能吸引大规模参与度的手段。
此外,干脆面卡片利用每一包干脆面卡片的不确定性,吸引孩子的购买,也类似于日本的福袋,都利用了人心理中好赌的特性。利用变相的赌博,不确定性,对未知的猎奇,同样能在产品和营销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如微信的摇一摇(和这句话引起的共鸣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that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总结一下→本篇说的两种洞察:
好(四声)整 好(四声)赌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说(写)的
——小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