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语文教学已近20年,备好一课的教学设计花费时间一般用两三节课的时间,上公开课时花费的时间就比较长了,也许就一天多的时间,有时有些课文教多遍,几乎就不用备课了,甚至还自认为自己的课堂效果不错!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还有点小得意,可今天看到余映潮、王君、肖培东主编的《备课到底备什么》,读了余映潮老师写的《孤独之旅》备课与教学笔记时,才明白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是多么无知浅薄,自己是在践踏语文的,教20年语文也犹如门外汉!
在书中, 余老师说他接到讲课任务后,就开始极为精细、深入的备课历程,他阅读了曹文轩的大量作品:《草房子》《小说门》《青铜葵花》《根鸟》《红瓦》《天瓢》等,还欣赏了曹文轩的大量学术文献,做了很多读书笔记,积累了他很多的经典语录。然后余老师编写了课文的“细读指南”,从字形字音雅词到整篇文章的布局,从句段品味到小说技法,从背景设置到景物描写等,余老师都做了详细的阅读指南!
做完这些工作,余老师才真正进入了备课阶段,从8月7号开始一直到8月18号,每天都安排了这节课的备课任务,小到看电影《红房子》,研读教材,听自己录音,大到制作pPt及课堂流程的设计及教学方法的采用,以及准备的三套方案等等,讲课的前一天晚上做梦醒来,还继续梦中的思考……正因为如此精细的备课,才有了听课老师的精叹和整个会场的轰动,才有了曹文轩本人的激动,他紧握余老师双手特别。感激余老师对《孤独之旅》的解读,得意自已居然写了这么好的一个东西,才有了作者与教者之间精彩的“华山论剑”!
为什么我们每位老师的公开课都比平常的课上的精彩,还是因为我们备课备的充分,不仅备教材,细读教材,还备学情,预设课堂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还备教法,甚至大量翻阅资料进行拓展练习。前两周接到通知,让我去万古扶贫下乡送一节课,中间只有一天时间,虽然《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教过多遍,但总觉对文本挖掘不深,对苏轼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解读不到位,于是我又翻阅了大量关于苏轼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当时的背景,同时通过朗读苏轼写的大量诗词去体会他的复杂情感,效果还可以,但是对学情还是没有把握好,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因为不像于老师那样有几套方案,随时进行调整。由此可以看出我备课的不充分!
余映潮老师在《余映潮中学语文》中写到“我的公开课,无一不是艰苦地精读教材、精读有关文献的结果。典型的例子是,对《记承天寺夜游》中景色句子的研读欣赏,我拥有约4500字的资料;对《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句解`资料,有17000余字;更典型的例子是,2013年暑假,我用18天的时间,写出了18篇角度各异的赏析《孔乙己》的短文。”余老师已年近70,尚且如此,我们呢?我们究竟教给学生多少语文知识!
课前备课充分,课堂上才能可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随时处理好突发事件,通过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然后再备教学方法,针对学情和教材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备好教学组织形式,“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在设计教案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
只有备课充分,课堂才能高效,“一流学校向备课要分数,二流学校向时间要分数。一所优质学校之所以卓越,自有其过人之处,也许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最核心环节是备课,"这是我昨晚看到的张局长发言稿中的一段话,这引起了我的深思,通过余映潮老师的备课手记来反观自己,发现自己在备课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自己努力改正,多向大师们学习!
备课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我只能说需要充足的时间,甚至自己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