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欧洲原子能研究组织发明了万维网,人类正式步入了一个新的「信息纪元」。
在30余年的时间中,网络速度从拨号时代的「Kbps」为单位的计算方式,变成了「Gbps」。也就是说,速度提升了整整一百万倍(1Gbps是1Kbps的一百万倍)。随之而来的信息增量,也是史无前例的。
正是有了足够庞大信息支撑,大语言模型(LLM)才得以成熟,AI技术于走向了应用。但是「信息过载」所引发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被「信息过载」所掌控的人生
「信息过载」,也称为信息负荷或信息爆炸,指的是接收的信息量超过了一个人或系统处理和理解的能力。这通常会导致信息处理和决策效率降低,甚至可能导致错误决策。这在当前的数字化、信息化社会中尤其常见,因为人们可以从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多种渠道接收大量信息。
简单说,「信息过载」导致的结果可能会代替人们思考,从而影响判断、行为。
虽然面临「信息过载」的负担,但是人类的大脑很自然的过滤掉了海量的无效信息。然而另一个问题却随之而来——无效信息(垃圾信息)更深层次的影响着我们。
当大脑长期接收无效信息的时候,大脑的警觉性、敏捷性、思考判断力会变弱,慢慢的就会变得随波逐流。大脑会习惯性的认为这些无效信息是不会引发任何焦虑的,而互联网平台则恰当的利用了这一点,把看似无关的广告植入在无效的信息之中。
比如当你在刷手机娱乐视频的时候,是处于一个安全且稳定的感受中,但是突然刷出一条类似于「一堂课教你逆袭人生」的视频,在短短的3秒之内,从触发焦虑到寻求解决,大脑已经作出了闪电般的决策。
「一堂课教你逆袭人生」实际上是把大脑从安全状态带入了焦虑状态,然后「指明」了一个解决焦虑的方式——教你逆袭。整个过程实现了从激发,到解决的闭环。这也是为什么短视频的前三秒尤其重要,不仅要提出一个问题,还要给出一个解决方案的引子。而这堂所谓的课程,也需要隐藏在海量的信息中才会奏效。因为人如果面临着随时失去安全感的状态,用户就会流失。
除此以外,我们还会经常性的买一堆无用的「玩具」,比如俗称「盖泡面神器」的平板电脑。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平板电脑,但是我们终究敌不过信息的「洗劫」。比如你关注的网红们都在开箱、测评,他们正在宣扬「科技的美好」,当这些信息量变得很大的时候,大脑将进入一个被「驯化」的过程,慢慢的你会发现「我也好想买一个」。
我有一台用了9年的笔记本,时至今日,办公依然无压力。但是当我被科技博主们的信息轰炸的时候,我开始极度厌恶我那台2.4KG的笔记本,虽然我根本不需要什么所谓的「便携性」。
在这个时代,有大量的跟我们无关的人利用网络来宣扬他们自己的理念,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庞大信息的输入之下,人们渐渐的会停止自己的思考,可能会用博主们的语言来替代自己价值观,用媒体的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人生。有一句网络名言,「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本质应该是,「你懂的是别人的道理,肯定过不好自己的这一生」。
「独立思考」,是破解这种状态的一把钥匙。
如何开启「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指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仅仅依赖别人的观点或者已有的信息。独立思考需要勇气、坚持,以及对知识和真相的持续追求。
就像一条机场的跑道总有起点,思想是有脉络的,也就是说思想也有「发源地」。近几年火爆网络的「第一性原理」,探寻的就是在某个领域「发源地」,从而寻找本质上的解决方案。
下面这张图,简单描述了独立思考的逻辑。
(加强底层知识和自我认知,是让「独立思考」得到进阶的方法,本文限于篇幅,不对这两点展开论述,文末有相关书籍推荐。)
「独立思考」从提出问题开始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好是从一些跟我们相关的问题入手,那些完全不相关的问题很难进行思维的训练,价值并不大。
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关键步骤,以下用案例说明了提出问题的方法。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尽可能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只有「是」或「否」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引导你深入探讨和思考。
下面我们下面就以一个网络事件作为参考案例。
比如马云曾说「996」是员工的福报。我们在宣泄「愤怒」的同时,可能完全没有思考过这段话背后的逻辑。马云既不是正义的,也不是邪恶的,他只是一个商人基于个人立场发表的观点而已。但是,这个命题的确跟我们这些打工人有关,我们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
继续「拆解问题」
拆解问题,实际上是把已经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次细分」,类似于「第一性原理」——一种通过剥离问题表象,寻找到最基本的真理和规律,并以此为根基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可以将上面的第3个问题拆解为:
1.什么是「996」?它是怎么形成的?
1.1「996」的具体定义是什么?
1.2在哪些行业或哪些公司,「996」比较常见?
1.3「996」的出现和当前社会经济环境有何联系?
2.马云为何会称「996」是员工福报?他这么说有何深层的原因或目的?
2.1马云的背景是什么,他的经验和价值观可能影响他的这种观点吗?
2.2马云希望通过这种表述达成什么效果?
2.3从商业的角度看,马云称「996」是员工的福报,有什么商业逻辑?
3.我是一名「996」的员工,我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3.1我怎么看「996」对我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3.2我怎么看马云将「996」称为福报的说法?
3.3我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尝试进行「独立思考」
关于「独立思考」有一种误区,认为「独立思考」是一个人默默的思考。「独立思考」并非封闭式的思考,而是需要结合自身的、外部的、多元的信息来进行思考,并最终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针对以上已经拆分的问题,先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出回答,这种回答尽量客观,并且尽量不带偏见的去描述。比如:我怎么看「996」对我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举例。我认为「996」是一种职场人都面临的加班现状,除了较为正规的企业和工厂,很多打工人并不能获得加班工资或加班调休,他们的加班是不能得到任何加班回报的。于我个人而言,加班也不能获得任何的回报的,这一点是确认无疑的。
有了自己的回答之后,再去了解媒体舆论对这件事的看法,尤其要注意倾听那些「不一样的声音」,因为他们可能带着其他的观点。特别是传统杂志、刊物,这类媒体的分析与洞察比网文(短视频)更为深刻。
最后,再进行总结与提炼。结合个人看法与外部观点,推导出符合自身现状的一套方法,如:「996」是一个暂时我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既不抱怨也不评论。我需要改变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工作资料来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及更加高效的完成常规工作,把重点投入到层次更高的工作上。并且我要做好工作与生活的有效平衡,在健康、个人成长上面合理的投入时间来增强总体素质。
这样,从提出问题到拆解问题,再到回到问题,独立思考的过程就完成了。
后记:独立思考的价值
短短的一篇文章,无法将独立思考完全说清,然而独立思考对身陷「信息过载」时代的我们又极为重要。想想那些根本不需要却让你掏空腰包的「电子玩具」;堆得满满的却从未翻看过的书架;报了名却从未完成过的课程。
其实,这些都不是真实的你。
我很赞同那些「低欲望」生活的少数派,他们能够从繁杂中走出来极为不易。「低欲望」的背后是对无价值信息的主动屏蔽,保持个人的独立思考,真正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你会发现,在这个时代的保持「独立思考」的确很有难度,因为各种声音会对你进行所谓的「指引」,看什么书、听什么课、买什么手机、如何过日子,都由这些声音说了算。甚至结不结婚,也要看看「网红们怎么说」。久而久之,逐渐的丧失了自我,而内心那种深层的焦虑却从未消失。
我认为,除了极少数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领袖之外,让其他人成为我们思想的指引者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此刻,我们再一次回头看看这句话,「知道了很多道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背后的逻辑是——这些道理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关于推荐书籍。选书的时候,必然是奔着「作者」去的,首推的是身兼科学家、哲学家于一身的这一类的伟大作者,如笛卡尔的《谈论方法》,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以此类推变得寻得无数宝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