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中,我们一再强调“应答”与“要求”两不误。“应答”是爱,是安全感的来源,快乐的体验,是完善性人格的基础。没有“应答”,就是爱的缺失,影响依恋关系建立,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造成童年期创伤,是人格缺陷的一个根源;“要求“是成长,是能力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完善性人格的另一个基础。只有“应答“没有“要求”,就是爱的过度,是溺爱,是人格缺陷的另一根源。我们现在教育的主要缺陷是,对孩子过于关注、对孩子的反应和需求过于敏感,“应答”太快,“应答”太多,“应答”越界,无条件“应答”。
场景:孩子跟你提要求……
比如有一天,孩子跟你说:“妈妈,我同桌玲玲买了一件白衬衣,穿上去很精神,我也要买一件。”再比如,放学回来,孩子缠着你跟他讲故事,陪他打游戏。又比如,带着孩子逛超市,他看上了一个玩具汽车,赖在地上就是不走,哭着闹着“逼”你买。
为了息事宁人,为了避免眼前的麻烦和尴尬,不少家长选择,立即满足。可是,这个快速的“应答”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人格缺陷的形成——缺乏规矩、自我中心、为所欲为,而且他掌握了拿捏你、要挟你的办法。
智慧的家长可以试着这么去做——
对孩子说:“穿白衬衣确实很精神,等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妈妈就给你送这个礼物。”“妈妈正在烧饭,你给妈妈15分钟,15分钟后,妈妈再陪你玩,好吗?”“妈妈正在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你能等我15分钟吗?”不过既然说了这句话,就一定要遵守诺言,并且真诚地对他说:“谢谢你等妈妈。”至于说对耍赖的孩子,更不能即刻满足,但也不能打骂吓唬,你只要做到“四不一坚持”,即:
1,不打他;
2、不骂他;
3、不讲大道理;
4,不离开他;
5、温和地坚持。
待他情绪安静下来,然后听他说理由,再然后给他提要求说,你要做到了,一周后说不定我会答应你。然后,三次满足一次。这样既保护了他的自主性,又规范了他的行为。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延期满足,刻意训练孩子“克制欲望”的习惯和能力。我们可以拿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做游戏,跟他约定,如果今天不吃,三天后可以得到三倍的奖励,如果吃掉了,三天后,就什么也不给了。类似的游戏多做几次。孩子以后就不会那么急吼吼,就会克制欲望了。总之就是,孩子跟你提要求,不要立刻满足,给他等待的时间,给他设定一定的门槛……
喜欢请点关注
我们明天再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心理疏导 助人自助”
#心理疏导#疏心卡#学点儿心理学#亲子教育#家庭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