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简单翻译一下:
精神和形体融为一体,能永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出生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尘垢而深入观察心灵,如一尘不染的明镜没有瑕疵吗?热爱百姓,按照道的法则来治国,能保持“无为”的境地吗?口鼻自然地开闭,呼吸吐纳,能绵绵细静地雌守吗?通达四方,能不玩弄权术和心智吗?生养抚育了万物却并不据为已有,为世间立下了卓越功勋但并不自恃有功,滋养了万物但并不居于主宰地位,这就是最高深的“德”。
这一章内容非常密集,既有本质原理又有修炼的方法,如果要细细的解读完这一章,是不太容易的。
我在想:
我解读《道德经》的初心是什么?
是为了让更多人真正的应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到实际,帮助人们更好的生活。
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
因为如果要应用于实际生活,就要从最容易、最简单的地方着手,而不是,把事情搞的很复杂。
大道至简嘛。
那么这一章比较重要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的意识更加纯正。
我以前总是说让心性更加纯正,而且我也一直在做这件事。
但是,我发现:很多人不懂心性是什么意思,更加不明白心性纯正有什么用。
我想了一下,如果说让人的意识、念头更加纯正,这样大家就比较好理解了。
为什么这一章要说让意识纯正这件事呢?
因为这一章核心再讲:合一、柔软、无为,这几个要点。
无论我们要做到哪一点,我们的意识必须要纯正。
不然,只是你觉得我说的道理是对的,但是,不会对你的行为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就像,每个人都懂得很多道理,但是,不去做,有用吗?
为什么明明知道有道理,明明非常认可,但是就是不能转化为行动力?
因为你的意识不纯正,你总是担心这个、顾虑那个,总是注重面子。
你看我,我做视频号有几天了,当初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做这件事,于是就做了,可能像画面等一些方面的细节处理的不太好,但是,我就是敢做啊,我也不怕丢人,丢人就丢吧,反正我的发心是好的,反正我做的事对人对己都是好的。
为什么我能做到这一点且没有纠结和痛苦?
如果我说我的心性比较纯正,可能很多人听不懂,但是,我说我的意识比较单纯、纯正。我想做就去做,能够言行合一,甚至能够言行意合一,这样大家就更好理解了,如果,你觉得我可以,你可以了,那么,就行动起来,从做一件不敢去做得事情开始。
大家做事一定要敢做,要有勇气,因为勇气是意识纯正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
如果没有勇气,你总是停留在想阶段,无法把他转化成行动力。
最后,我再说一个我的例子:
大学时候的军训,我们方队需要选出领队,条件是正步要踢得好。
教官问:谁觉得自己正步踢的最好?
问了一遍,没人回应。
当问到第二遍的时候,我自告奋勇了。
当我在所有人面前走了一遍正步。
教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我成了踢正步“最好”的人。
难道真的是我正步踢的最好吗?
不是的,有比我踢得好的,但是,我因为有勇气,我因为敢于承担带领方队的责任,我因为意识纯正,想做就做了。
所以,我成了踢正步最好的人,我成了标兵,我成了那个大家眼里非常自信、有魅力的人。
请记住:勇气是意识纯正的基础!
如果你想跟我一起践行传统文化智慧,关注我,我们一起创造美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42541/817575d2699d1ac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