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篇开始,用不小篇幅介绍了华北平原以及黄河长江、泰山华山等。
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没有哪里像它那样单调、平坦。没有山冈,没有河谷,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黄灰色的土地。它东边与山东的山脉接界,西边与山西、陕西和河南的山脉相连。这些山都不高,它从平原拔地而起,相比之下显得比它们实际高度更雄伟。作为这种地形的动脉,黄河流经华北平原,把这两个山区连接起来。
这里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大。这个平源实际上是一个大角洲,是由黄河冲积而成的。
世界上没有一条河像黄河那样携带那么多泥沙。尼罗河每立方米含1.5公斤泥沙,黄河平均含37公斤,在某些支流中,有人曾测得760公斤。在目前的黄河入海口每年可造田23平方公里的新陆地。
黄河是一条危险的河流,所以人们称之为“黄患”。它的发源地在青藏高原,那里山脉险峻,河水清澈。尔后,它在蒙古的沙漠中拐了个大弯便奔腾南下,穿过黄土高原,那里的山坡上覆盖着细土,很容易被河水冲走。它穿过狭窄的河段向下流去,经过落差很大的四千公里河谷以后,冲过最后一道关,流入离入海口最后几千平方公里的平原,流速大减,河道变宽,携带的泥沙沉入河底。
泥沙的沉积使河底升高,从而水面也不断升高。为了防洪,人们就只好沿河筑堤。河里的泥沙持续淤积,人们就要持续筑堤。在很多地方河床高出周围地面十多米。当更季雨水来的猛、下的时间长时,河堤很容易坍塌,给沿河人民造成重大灾难。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传颂着大禹治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带领人们挖沟渠,筑堤坝,开山辟地,经过八年奋战,把洪水引入大海。
大禹死后又发生多次洪水。从公元前602年到现在,历史记录表明,在过去的2500年中,每两三年就发生一次严重洪水。所以造成黄河曾26次改道。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黄河在离北京很近的天津附近入海。但在公元前602年入海口就跑到了山东半岛以南800公里处的海岸附近。公元70年入海口又称到山东北面。直到1194年,入海口又移到山东以南。
就这样黄河在一个扇形平原上来来往往,搬来很多泥沙。经过部分小的改道后,平静下来,从1324年以后的五百多年中一直比较驯服,平静地从山东南部入海。但在1855年它又朝北流去,到了今天的河道位置。
长江,有人称扬子江。它不像黄河那样令人不安。但也无数次泛滥,在它流向大海的路上,周围布满了湖泊和沼泽,它们可以蓄积大量江水,起到缓冲作用。更不同的是,它不像黄河那样携带泥沙,因此能较好地保持河道。
长江,它是亚洲最长的河流。远洋货轮可以直达离海举上千公里的武汉,较小的船只还可以再向上航行上千公里。
水
“水”字是有着河道、旋涡和沙岸的一个河的形象,当我们站在岸边看着河道的时候,看到的正是这样。
在合成字中水被写成三点,人们习惯语称做“三点水”——氵。
水在甲骨文中为:
金文中:
川
山川的“川”表示方法与水相同。
甲骨文为:
金文为:
州
“州”字同水的形式。一段河岸被弯弯曲曲的河叉围着,它似“河”的概念,河中有小岛,就成“州”了。
甲骨文为:
金文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