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自然是土生土长的宁波胃。
这样说吧,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后,吃香喝辣的“辣”味,是被杜绝进口的。直到在宁波的外来川菜馆出现,且蔓延开来后,我们有了机会尝试,口味也只是进化到了"微辣”等级。
那么这次的四川行,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也不是一点都吃不了辣。
我们定的行程是来回五天,这个应该是能够克服的。
那么,这次出行排列第一的“吃”到底感受如何呢?且听我细细述来:
第一天到酒店已是深夜了,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天:
中午出去觅食,找到了一家小饭馆,点了三菜一汤,分别是:回锅肉、豆瓣鱼、炒时蔬和一个什锦汤。
我们预先对老板娘强调“微辣”。
第一顿也是饿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连老母亲都对回锅肉的味道赞赏有加,四川的肉好吃。老父亲说这条鱼也很不错,没有一点河鱼的泥腥味,做得也入味。
我们三人吃得嘴角流油,肚子圆滚滚的,出得店来,对到成都后的第一餐相当满意。
晚上的餐食,原本打算来了四川,吃火锅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我们三人经过慎重考虑后,还是放弃了,火锅的那种辣可能受不了,再说我们我们还是习惯于吃炒菜配米饭。
晚上到了一家挂“兔头”的饭馆,老板娘极力推荐我们尝尝兔头,我们还是没勇气,点了烤鱼和两个别的菜。
这家店的食客是专门来品尝兔头为目的,我们三人显得另类。想想小兔子那么可爱,兔子头咋下得了口,一个个加工好的兔头密集地排列着,我们不想尝也入不了口。
晚上的这顿饭没了中午的好胃口,但是店的档次和人气明显要比中午的那家好,可能是我们中午吃的太饱,肚子还不甚饿吧。我们归之余食欲不太好。
第三天:
中午在酒店旁的“香香巷”寻找,那是一条美食街,风格类似于台湾的小吃街。
我们已不考虑吃火锅和串串什么的,还是以米饭炒菜为主。
在一家店堂宽敞的饭馆坐下来后,菜单上还是一大片火辣辣的红色,我们问老板有没有不辣的菜。此时连吃两顿川菜的老母亲已有点吃不消了,想念起家乡的味道了。
老板说,那就点个“酸菜鱼”吧,这个不辣。我表示疑惑,还有不辣的酸菜鱼?老板再次表示“不辣”。好吧,也没多的选择余地,那就来一份酸菜鱼吧。
随便想想也知道,老板说的“不辣”,和我们理解的“不辣”,那完全是南极和北极的距离。然后再点一份来四川必品的“麻婆豆腐”,那这份辣是完全放飞了,品得口舌冒烟,直呼过瘾。
晚上来到了“颜家味”,在二楼就坐后,老母亲还是想念头天的回锅肉,认为这个还可以接受。点了一份颜家的回锅肉,再来一份牛肉米豆腐 。既然人家是祖传的,必定是秘方的,不能白来一回。
胃口已是明显的不如之前,成都菜的份量也是见识到了,两个菜点了后立马收手了。
可是回锅肉也不香了,米豆腐挑了牛肉后弃置一旁了,肚子还是半饱不饱,饭都咽不下去了。不吃饱哪有力气走路,我赶紧刷码再点,千挑万选后,选中了一个白颜色的“萝卜汤”,这个可能是此店唯一一个不带一点点辣味。勉强把米饭咽下肚,匆匆离开了凉粉世家。
对不起,你世家祖传下来的,宁波来的我们无福享用。
第四天:
可以这样说,这天起一旦从店门口路过,望进去红的一片,已是头皮发麻,胃里有了明显的抗议。
幸亏早餐都是酒店里的自助早餐,内容相当丰富,全中国的早餐应该都是区别不大,无非就是牛奶面包鸡蛋之类的搭配,我们尽可能吃饱。
像我们宁波的,各大菜系的店可供食客选择,那么在成都号称美食天地的城市,我们还真没找出一家不是川菜的饭馆,更别说宁波菜馆了。
可能是成都人民对川菜相当自信,认为在成都除了川菜,还有其他菜系的容身之地吗。
也是,连我们土生土长的老宁波也爱上了川菜,像我女儿一辈的简直无辣不欢了,可是,连吃两天川菜的胃已是最后的倔强。
中午胡乱地解决了一顿,老父亲刚好不舒服,回到酒店,就着带去的干果喝着小酒,然后咬了两片面包,算是对付着吃了。我和老母亲在街角的角落里简易快餐店,要了一碗米饭,配上一菜一汤,两人花费了三十几元解决温饱。
晚上要赶去机场,明天一大早的飞机回家,此时已是有点迫不及待了。下午没有外出了,酒店里看看电视刷刷手机,等下午五点多退房后,带着行李还是去最近的“香香巷”觅食,反正在我们心目中川菜都是差不多的,直接走到已吃过的一家,胡乱地解决了晚餐,出来打车直奔天府机场酒店。
第五天:
早上九点的飞机,早上六点半去机场,酒店的早餐还没开始,我吃了一碗泡面,是——海——鲜——味!
中午准时在宁波落地,队友来接机,驱车到了小饭馆前停下,大快朵颐一顿,这次自然是真宗的——宁——波——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