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在吐槽,过年家里人必吵架,感觉有种玄学根植在我们骨子里,那就是问题不用解决,搁置到一定时间点就会自然解决,都坚信过了某个节点,孩子、父母、工作、生活、所有亲戚之间的矛盾都会自然消失,平常碰不到一块儿,这种幻想就更真实,矛盾没有出现的机会就像没矛盾一样,但过年碰到一块了,会在原矛盾上更多了一层“被骗”的愤怒——我都相信了一年你已经变好了,怎么你还是这样?
尤其是积了好多年的那种,都不用点火,稍微晃一晃就炸了。
…………………………………………
过年朋友们聚会,一个男生朋友给我们吐槽家里催婚,光是昨天他就相了两个亲。
一个女生长相学历经济都不错,博学多识,聊什么都知道一些,就是感觉有点太矮了。
另一个女生学历一般,但长相身材都比第一个女生好,很有气质,是舞蹈老师,收入一般可家里的关系网很广。
所以他很纠结选择和哪个进一步交往。
桌上的男生朋友凑在一起看了两个女生的照片,一起帮他分析,几乎细致到把两个人所有情况列个excel分项打分,算加权平均,甚至连脸上谁多颗瘩子都算在内。
大半个晚上都在搞这事儿。
今天,大家在问他选好了没。
他说,中间人回话说,两个都没看上他。
…………………………………………
有时候想想,父母长辈逢年过节对着子女晚辈的外表一顿评价指点,说完发型说妆容,说完妆容说穿搭...
这其实无形中透露出两代人之间不可避免的渐行渐远以及共同话题匮乏。
你想想,确实没话说,聊思想聊工作聊理想聊焦虑聊困惑...
啥都聊不了,聊了也解决不了,还不如不聊,有时候聊深了,尤其是涉及三观或底层逻辑,那分歧可能整个年都过不好。
思来想去,也就仅剩这些三两句话就到头儿的话题,点到即止,说完就忘。
所以,有时候看着大家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下,翻来覆去聊着那几个年年重复的话题,彼此应付着,试图努力寻找话题,但又小心翼翼地避开一些核心的复杂的话题,形成某种心照不宣。
最终,过年逐渐变成了人人必须参与,但又只能浅交无法深谈的家庭聚会形式。
嗯,大概是这样。
…………………………………………
一定要和新的人重新开始,而不是和那个对你不好的旧人反反复复重新开始,别抱有幻想,本性难移才是人性。
…………………………………………
在男人看来,女人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高端一点的男人,看重女人的学历,工作能力,家世背景,年轻漂亮的身体和健康的生育能力。
普通男人关心的是你能为家庭做出什么贡献,比如洗衣做饭打扫房间。
你想象中的热爱旅行,读书,听音乐,健身跳舞插花,在男人那里什么都不是。
…………………………………………
容貌焦虑主要和两个原因有关:
第一,是过于把自身价值建立在长相上面。
其实长相只是你价值的一小部分,不是主要,更不是全部。
第二,过于喜欢扣长相的细节。
比如自己有点痘印、脚大或哪里不是很对称。
其实别人感知的是你的整体和气质,不是细节。
细节没有那么重要。
…………………………………………
无论情感、社交还是家庭关系中,都要明确一件事:
别人的看法以及态度,根本没那么重要。
哪怕他们不喜欢你、认为你是泼妇、当妇、表子、虚荣拜金、粗糙庸俗、失败糟糕、丑陋肥胖、不堪入目...
都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你要关注的是自己的需求以及感受,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基础之上,谁愿意顾及你的体验,你就好好对待对方,否则就直接无视他。
越是企图得到全世界赞美以及好评的,活得越累,且最后往往反而拿不到好评。
…………………………………………
最好的关系是:
人与人之间能够达成相互滋养,如此,那些非常重要的关系,才能陪伴你走很久。
生活中,有的人身处泥沼,也能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的人鲜花着锦,仍觉得生活无滋无味。
和言语暖的人相处,每天都有好心情;跟情绪稳定的人同行,生活会有松弛感;跟心态好的人交往,会变得积极乐观。
被人滋养,是最大的幸福;滋养他人,是顶级的修养!
…………………………………………
见的人多了就越发感慨,生活就是冷暖自知。
看起来光鲜,不代表内心就不焦虑。
一个家庭只要出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其他成员都要跟着一起付出代价。
人生在世最难得的就是人间清醒。
从迷茫焦虑前途未卜,到越往后拥有的东西越多,人生就是这样慢慢步入正轨的。
日子可以越过越好,房子和车可以越换越好,存款可以越来越多,伟业也都始于微末。
只是不能急于求成,急就容易出错,容易走歪路,可以多给自己一点时间。
清醒的人都在努力生活。
随着年龄增长越活越踏实,是一种能力也是本事。
…………………………………………
朋友去废品收购站,看到角落里摆着一大包整整齐齐的相册和纪念册,花30块钱买了回来。
是一个男人的一生。
有他父母亲的几本相册,有他中学、大学的相册,和大学毕业纪念册。
工作之后,相册还在不断增加。
同时增加了一本养生剪报本。
从那些相册推测,他生于1970年,中学在兰州外国语学校,毕业后考上军方的外国语学院,1988年入学,1992年毕业。
毕业时申请回乡工作,因此被列入支援大西北毕业生的名单。
整个年级,到西北工作的只有5个人。
回到兰州之后,他在部队工作,随后和他的大学同学结婚,没多久生了一个儿子。
喜欢踢足球,打篮球,弹吉他,在他同学眼中他才华横溢。
但很少出去旅游,没有旅游的照片。
唯一一张景物照片,是2006年在不知名山顶拍到的落日。
他显然很喜欢这张照片,用不同尺寸冲印了几张。
家里应该有多病的老人,也有可能他本人比较多病。
那本剪报本,从90年代末开始,就已经有了老年病的内容。
假冒伪劣药品的广告,电话都被圈了出来,显然是准备联系。
所有这些,在2021年7月戛然而止。
那本养生剪报本的最后一份剪报,是2021年7月的报纸上的一篇药品广告,他用碳素笔在剪报上做了标注,来自哪份报纸,几月几号。
他怎么了?
他的相册为什么会被完整丢弃了?
一生就这么“刷”的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