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生长定义教育

用生长定义教育

作者: 刘晓惠1 | 来源:发表于2021-04-13 07:36 被阅读0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用生长定义教育》。

“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杜威如是说。

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和引领者,出于自身发展的本能求知,让我有幸拜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硕士、“生长性课堂”的积极倡导者与实践者——孟晓东老师的专著《用生长定义教育》,内心的欣喜源于思想的共鸣。一方面看到了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思想的延续,另一方面是遇到了践行“生长教育”理念的同路人。

大师的思想从不因岁月的老去而暗淡了它的光芒,反而历久弥新。300多年前,卢梭提出教育就是人的天赋本能的一种自然生长的过程,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适应儿童的天性发展。杜威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就是目的”。

面对如今纷繁复杂的教育现实,人们也在追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在生活中体验生活,在生命中感受生命,在教育中理解教育。孟晓东,一个教育的实践者,他,从生长的角度解读教育。

他以纯朴的学者之心,循着教育历史的足迹,与教育大家对话,从卢梭到杜威再到陶行知,他为生长教育找寻精神与理论支撑。

他以树的生长隐喻教育,道出了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要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既扎根沃土,又仰望天穹。然后从教育即生长、课堂反思、生长课堂的价值、追求生长的课堂四个方面,运用大量实例,展示着他几十年来对于教育本质不懈探寻的成果,分享他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智慧。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容器,把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灌输进去。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

袁振国教授在《用生长定义教育》的序言中曾说,“教育即生长,当下的生长,生长的过程更重要。每个人在学校度过的时光少则十多年,多则二十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它绝不仅仅是为了未来生活作准备,而是其本身就是重要的生命过程。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还要为学生提供身心自由、幸福愉快的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人生最留念、最值得回味的地方。”

不断的学习和探寻理论支撑,结合学校近70年历史的自然浸润,刘晓惠校长带领我们对“生长教育”理念作出了更为清晰的定位:以“教师生长体系”和“生长课程模块”为重点,深入探究学生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长教育的环境,不局限于生长的课堂、生长的学生,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诠释生长教育的内涵,把教育做成一种自然的生态营造过程,培养生命鲜活、健康成长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和迎风绽放、拔节生长的老师,在传承和创新的尝试中创建独特的学校文化。具体的工作实践为:

一、促进教师发展,形成一个快速生长的共同体

1、打造四级教师良性生长团队:

通过用制度定人、用奖励激人、用研修育人、用比赛练人、用评课促人,引领教师、激励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年轻人居多,缺少“青蓝结对”传帮带的基础,结合教师教龄和教学经历,我们就组建一个基础坚固的团体——教育生长共同体。

以竹子作为“形象代言”。竹子生长迅速,气节高洁,用来代表教师的专业快速发展最为贴切。

春笋——嫩竹——翠竹——劲竹,为教师四级生长团队,依次对应工作1年内的新教师“春笋部落”,2-5年教师的“嫩竹部落”,5-10年内教师的"翠竹部落”,10年以上教师的“劲竹部落”。

2、建立目标明确的教师成长档案。 

为科学的记录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成长,建立目标明确的教师成长档案。

教师通过对专业成长档案的填写,让教师在反思、互助、引领中提升、发展、完善自我,实现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目标。

二、关注学生需求, 树立一个明确的育人目标

基于生长教育的核心理念,根据学生的生长规律,我们确定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生命鲜活的创造者,确定了育人目标的四个因素:人格、知识、能力、创新。不生搬教条,通过多样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形成规范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课程体系的丰富和优化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快速提升;通过多样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三、构建生长特色课程,完成一套系统的课程体系

依托学校乡村少年宫优势,我们将生长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多彩的活动中,构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优质课程,生长课程模式分为学科拓展课程系列和社团活动课程、少年宫活动课程系列。

四、打造特色文化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生长空间

学校在全体老师共同期许、参与下,正在着力设计构建"一园四廊六平台"的外显校园文化体系:

“一园——耕读园,也是学校的“生长体验园”,以24节气名称命名的24个圆形种植坛,由各班负责,似累累硕果,结在"光阴之路"上,在各班门口,有着艺术造型的艺术格架“小小的种植园”也让学生在参与植物的生长中,体会“开心种植,快乐生长”的真谛。

"四廊"一一一教学楼四层走廊分别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粉、绿、黄、蓝为基础色调,顶面、墙面、地面立体展示诗词天空、生肖天地、传统节日、阅读角、好书推送、每日一句⋯等文化布置,瓷砖上为十万个为什么的腰线,没有空洞的说教,全部都是知识性的渗透,潜移默化浸润童心。

"六平台"一一教学楼六个挑空阳台,分别命名"艺术阳光"、"音乐吧"、"社团空间"、"荣耀之光"、"朗读者"、"走向未来"涵盖学校各方面的活动展示,同时也是学生们参与活动,展示才艺的开放空间。

与此同时,用心打造鲜活生动的班级文化。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只有行动,才能让我们离理想越来越近,学习、实践、反思、前行,期待并坚信信念的种子终究会长大成才!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以上是我向大家分享的内容,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凌云小学:张占军

2018

相关文章

  • 用生长定义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用生长定义教育》。 “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

  • 生长的本质——读《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

    今天继续读《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的第三辑" 关键理念:生长的本质"。 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理念深入人心。他坚持“生...

  • 《教育的真谛》读书摘记4

    生活即教育 1.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

  • 成长思维

    “生长”是教育最好的隐喻,杜威的教育观中有一句经典的就是“教育即生长”。 教育是为学习服务的,不能助人生长的教育就...

  • 文化时中:生活即生长,游戏即文化,知识学习

    万物生长 生活生长 教育生长 学习生长 自然生长。 教育即生长:小时候,于我们只有生活文化;现在,于我们的下一代,...

  • 为什么说教育孩子应该从放下期待开始?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回到教育这件事情上来说了。 卢梭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教育即生...

  • 2018-10-25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

  • Day 17 《民主主义与教育》3-4

    2、教育即生长和改造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观点。他说:“生活即发展;发展,生长,即生活。”“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

  • 心理学日记7

    说说教育的问题。 生什么是教育?卢梭的回答: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哈佛大学前校长詹姆斯•B...

  • 教育即生长

    著名作家小霍丁•卡特曾经说过希望自己留给后代们的东西:“我们希望有两份永久的遗产能够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是根,另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生长定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ym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