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不除,万病难愈。
湿气是身体水液代谢循环障碍导致的病理性产物。
湿气分生理性湿气和病理性湿气:
1、眼睛、鼻腔、口腔,需要水液来濡润,这个湿是生理性的湿,是好的湿。
2、伏天温度高,水液的蒸发量大,空气湿度比较高,人体本身的湿气往外散比较困难,散不出去闷在里面,就会觉得身体湿气比较重,形成病理性湿气。
湿气重的表现:全身乏力,四肢酸重、无精打采、容易犯困、腹脘痞闷、下肢水肿、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型且黏腻,严重者胸闷气短。
湿气的特点:
1、湿性和水性雷同,水往低处走,人体肚脐以下的症状(沉重、疼痛、麻木、脚气、流脓、出水等)多与湿气有关。
2、身体沉重,比如头沉重、四肢沉重等。
3、湿邪导致的症状往往病程长,不容易好,缠绵难愈。
对于五脏来说,湿邪与脾相关。脾主湿,脾主肌肉四肢,脾主升清。
湿邪困脾的表现:
1、食欲差。
2、脾主肌肉四肢,四肢沉重。
3、脾主升清,脾不升清会导致头沉、头晕、头懵。
有了湿邪如何健脾除湿?
1、脾主肌肉四肢,甩手、甩腿功法就等于健运脾胃。
2、气交灸。气交灸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健脾除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