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创业更看作一种生意,这样是否可以抛开原有创业的一些浮躁,再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中来。
但是不管怎样如果创业的话,需要我们在前期的时候做一些准备。有人说创业就像是打仗,要熟读兵法,什么三十六计、孙子兵法、鬼谷子兵法等等,都要懂。
1、找方向
其实就是认清目标,找到方向,知道创业所在的行业的商业模式,看清楚竞争对手,甚至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在未来可以不断放大自己的优势。
2、找到优势
做这个项目,一定要有认清自己的核心优势有哪些,光有Sense和idea还不够,运营模式的创新不会让自己的优势持续很长时间。
优势无非就是,要么是技术能力很强,要么有渠道资源推广资源,要么能设计出牛逼的产品。更甚至,别人想抄袭你的话,会发现这活又苦又累,服务成本有点高,虽然技术壁垒的确不高,但是别人不想干,这个也是优势。
3、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
如果你的项目只能是满足一些伪需求,那么需要重新设计产品,直到发现这是一个真实的需求,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即使说你的受众群体特别小,也是可以做的。
4、找人找团队
初期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并且让他们喜欢上这个项目,都看好这个方向,做的产品也是他们感兴趣的产品,也就是说目标要一致。
如果找朋友帮忙固然很好,知已知彼,也放心,但是很多人的境况都不一样,在方向不明确的情况下很难让他们全职工作。如果兼职的话,也会影响进度。
团队里面的人一定要能和自己互补,各取所长吧。群体决策没问题,但是要有一个拍板的。另外就是道德层面,别互相搞很多套路,最后不欢而散。
5、初期的资金
初期定方向设计产品不太花钱,基本都是几个人商量。但是毕竟还是会有花钱的时候。
最好就是融资了,先找一笔启动资金。各种原因融资不顺利,那么就需要重新考虑方向和思路了。再不济就只能砸锅卖铁掏老本了,这是下下策,毕竟不能影响到家里。
资金就像行军中的粮食,可以稳定军心,也为打仗提供基本的保障。没有资金,再怎么画饼都没用。
6、约法三章
很多人说创业公司不要有太多规章制度和流程,否则会影响做产品的速度,降低效率。这个比较适合只有几个人的团队的时候,如果团队数量在十人以上了,该有的规章制度就要执行起来。
设置基本的流程框架,包括行政层面的,还有产品层面需求调研、原型设计、开发测试、生产发布等等,还有业务运营层面的,财务层面的等等。
另外在初期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考核产品进度的维度要以天为计算单位,每天的进度都要进行汇报。再逐步变成以周为单位计算。在初期的时候保持持续的快速的迭代特别重要。
7、瓶颈期时如何处理
做产品的过程中肯定会遭遇到瓶颈期,可能会出现产品功能问题、稳定性问题,毕竟有bug很正常;也可能出现业务运营的问题,市场的反响不够,明明好像我的产品已经不错了,为什么市场不买账;还有可能贴合的需求不够,调研了很多的伪需求,做出来的产品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反而把体验做砸了。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需要分析是技术的问题,还是需求调研的问题等等。还要再分析行业,如果行业非常好,那么即使你满足的是伪需求,也可能可以卖出去;如果行业不太好,那么就必须做一个真正的能满足需求的产品了,逐步去教育和颠覆行业。
举个例子,就拿O2O送餐来说,如果一开始你解决的是一个送餐慢的问题,那么有可能会发现你再怎么优化流程,产品再怎么包装和设计,都没有用。因为有可能就是因为交通问题,高峰时期你要等电梯问题等等影响了速度。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想着怎么重新设计产品,也许可以做一个方便大家订餐,优化大家的订餐体验的一个平台,或者就再打通线下饭店资源,为特定人群做一个细分的订餐平台。
所以遇到瓶颈期,一定要及时调整方向,及时对需求和设计进行复盘,不能总是一厢情愿。
8、天时和地利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创业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天时了。认清行业,找准时机,及时进入市场,非常重要。比如这个产品类型已经在国外流行很久了,行业在老美那边也一直被看好,那么多半情况过一段时间这阵风就会吹到国内来。这种例子太多了,比如第三方支付Paypal是国外先流行的,电商模式也是eBay先做起来的,云计算也是靠Amazon把大家带出来。国外比国内的流行一般都是要早个三年的时间。
还有国家政策导向也是一个外在的因素,但是个人觉得反而有些国家特别提倡的概念,我觉得不一定所有人都非常适合去响应。比如互联网+、健康行业等等,让人更感觉是一个幌子。
外在条件有了,就要靠自己内在修炼的内功了。产品够好,需求抓的够准,成功概率就大。
再讲地利,就是看你能不能找到可以帮到你的环境了。比如你的创业所在地有没有政策扶持,可不可以帮你找到场地、资金、人才,或者有一些税收的优惠。
9、结局
看了太多样本,真的创业成功的确实不多。但是以怎样的结局收场呢?这个需要看公司对未来的规划,以及运营模式。
如果是一家To C的公司,需要靠持续不断的流量,持续不断的融资,把公司持续下去的话,那么要么很成功, 把流量变现,可以自己实现盈利,甚至上市或者被收购。但是在吸收流量不断吸引用户的过程中肯定会很艰难,需要有很强的融资能力。
如果是纯To B的公司,那么产品不一定要最好的,贴合某个需求,这个需求可能是由政策制度产生的,但是需要有很强的业务团队和打单能力。盈利然后上市的可能性都很大,但有时候挺看政策导向的,有点看天吃饭,并且太过依赖销售团队,产品很容易被复制。如果被收购的话,可能收购方更看重是可以补他们缺失的产品线还有就是客户资源了。
如果是一家产品导向的公司,那么未来产品被大公司收购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重要的就看产品如何了。卖的好,做盈利也不是不可能。核心产品团队的未来也决定着公司的未来。
公司如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产生问题,那么需要及时调整战略方向,解决问题或者规避问题,重新上路。不行的话,就只能谈收购,就以合适的价格被收购,借助大公司的资源,也有利于公司的发展,解决现有遇到的问题。再真的遇到核心问题,并且没有人愿意收购,那说明做的产品没有价值,就只能早点止损,这个时候肯定是公司各个层面都有问题了。
10、理想化
期望的团队是可以足够精简的,20到30个人左右,高效率的运转,同时公司可以最大化每个人的利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