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原名《雨来没有死》,是由管桦创作的中篇小说。1940年,管桦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但浓浓的乡情,给他留下了无限的眷恋。他从小亲身经历目睹了年长他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从军后,童年时代的情景,总是像演电影似地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就这样,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雨来没有死》。
根据季老师课前出示的整本书阅读的整体任务,这节课主要聚焦的是任务五和任务六。通过这两个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品味人物形象,体会小说的故事情节。
上课伊始,季老师出示相关图片,回顾抗日故事情节,再出示《小英雄雨来》目录,思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接着,聚焦雨来的四次跳水,思考雨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跳水的,从而感受雨来在战斗中成长,由小调皮变成了小战士。
雨来把鬼子带进地雷战是雨来成长的重要标志,于是,季老师引导学生提炼雨来遇到的困难,并思考雨来是如何解决困难的,这个过程,感受到雨来已经成长为一个勇敢、机智和机灵的小英雄。
随后,季老师创设了雨来的老师被鬼子抓走了这个情节,请学生仿照书中的故事,续编雨来会怎样在还乡河上救下老师的故事。这个环节很新颖,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思考与碰撞下,想象雨来的言行和心理活动,编出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接着,季老师出示电影片段,再让学生联想自己编的故事与电影情节是否符合,同时告诉学生这个情节是书中没有的,引发学生讨论这个电影能不能这样拍?这个问题立足于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做一个真正的写作者。
最后,布置作业给雨来智救老师的故事补写环境描写。
整体看来,季老师这节课以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为依托,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场域,带领学生徜徉在思辨的学习中。学生的能力是一步步提升的,只是我感觉各个环节中的衔接不够紧密,而且也并未按照事先预期的任务进行,显得比较奇怪。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39641/7dff71cf7450146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39641/9e6ee826789daf3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