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开始倾向于回顾多于展望,怀旧多于期盼。
就像走了大半辈子的路,美妙的风景都是在以前看到过了的,美好的人和事也是以前遇见的,所以只能缅怀或回忆过去;而年轻人则尚有大段的路没有开始走,属于他们的未知的精彩还没有呈现,因此自然是要憧憬将来的,那还没有发生的一切。这是必然规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0604/a33ae70eb24dc690.png)
又是一年悄无声息地从身边飘过,似乎,我来不及驻足端详她一下。然而,我如同孩童一般敏感,感受她倏忽离去了。
这年过得颇为平淡,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却最真实地过了。
写作比往年少了,大约五十来篇。不自责疏懒,亦绝不敢夜郎自大地说篇篇是好文,有的只有两个字:安心。平日里除了敦促孩子抓紧时间写作业或是向父亲问安,其余时间我一概闭嘴。
不说话,是身体的休养生息,因为无需耗气,这对于蓄养精气神是有好处的。然而写作,于脑中不断思索腹稿,又是耗费精神体力的,这一养一耗,似又回到原来的状况。不过这一切都在无言中进行着,于我,是独自偷欢的感觉。
有人说,享受孤独的人,才是真正思想自由的人。我深以为然。的确,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通常,作为一个社会人,多少免不了要为了诸如金钱、爱情、伴侣或仕途,与人周旋而劳心劳力。那么舍弃这些甘愿孤独而让心灵自由,便显出难得的高贵,像少有的奢侈品。
暮春之际,因偶然的缘分,接触到了范文澜先生的《唐代佛教》,只读了开头便让我的内心大为震惊。莫名的不安叫我无法平静,然这又无法与人言说。我很快终止了阅读,并想从《季羡林谈佛》一书中为自己找到信佛的理由,但终是没有。
数月之后,我便释然了。其实我们的思考很多时候跳不出一个固有的框框,并主观地认定自己是对的,一旦有个全然相左的观点出现便怀疑一切,这也是思想上的人云亦云。我笑自己如盲目摸象,纵然言之凿凿,内里却虚弱无比。
好在心又坦然,便是庆幸这世间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想和观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或者是中立的,都能帮助我们在行路中多一点光亮,少一点困惑。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0604/7ddb8f69f0b6a69d.png)
暑期,我驾车带着父亲回了趟故乡。我想,父亲是开心的,尤其是我那96岁高龄的伯父带着我们父女俩走过那潮湿的青石板路,看到霉痕苔迹异常斑驳的古旧石灰墙。虽然父亲能说出“峙畴堂”(父亲的出生地)的名字,也向我叙述了八十多年前那里的景象,但我和伯父都不能确定父亲是否真的忆起了他蹒跚学步时的情景。这是我今年第二次回故乡,其实我也很高兴,伯父是智慧老人,我爱听他讲述长长的过往,感觉相当满足。一个近百岁的老人,光是他的经历,已经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了。
盛夏,院子里的葡萄树还是结果了,这多少出乎我的意料。虽然稀稀落落,也许是少雨的缘故,葡萄里的酸甜滋味,竟然有些浓郁。这是少有的馈赠。父母亲十多年前亲手栽种的葡萄树,现在几乎也是年老枯朽了,然春天依然令它孕育新果,我是得益者。
我喜欢听知了在树丛枝叶里大声欢叫,声音此起彼伏,透出盎然旺盛的聒噪劲儿,表达了生命的蓬勃。然而,它们终究只有短暂的一生,因为整个夏季都是短暂的,很快过去了。
接着便是浪漫而斑斓的秋天,这大约是一年当中最为舒适的季节,大自然馈赠人类以黄金般的累累硕果。然而,不及慢慢享受,天气殳然变冷,几乎是猝不及防,赶紧要从衣橱里拿出冬衣来御寒。不似国画里的晕染,连个过度都没有,就好像陡然的败落,情绪也心灰意冷了起来。
幸而,乍寒时分,与北京的书友见面了。她是一位娇小可人的恬淡女子,竟在凄雨冷风中强悍无比地完成了全程马拉松比赛,并且刷新了她历年的最好成绩(这成绩已经够资格进入波士顿马拉松比赛)。这是一种无声的搏杀,让她生命中最真实的东西呈现出来。
她给予我一个强烈的震撼,让我这个旁观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从她的长跑当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和能量。那就是专注做事,持续不懈,看重过程更胜过结果,但往往结果就是令人羡慕和为之骄傲的。专注和坚持是行为里透出的品质,普通人很少拥有。而她给我的鼓舞更像是儿时学到过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能量也足以将阴冷的霾一扫而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0604/2a4c0d6a6ab60316.png)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意无意地预设了自己的人生,比如,这个我可以,那个我不行。于是渐渐地,自己的潜能也埋没了。想做一件事,就去行动,自己尽力了,就不会后悔,无论结果是怎样的。感恩生命中总有一些贵人出现,他们也是自己活生生的榜样。
冬天来了,南方的冷真不好过。杭州的书友木兰写了一篇忆三毛的文章,点点滴滴都是温暖的感动。我也由此忆起了我的青春岁月,那种想要和爱人流浪天涯的向往。可是在时光的飞逝中稀稀落落地掉光了,变成一地鸡毛的琐碎。但那个曾经的我依然执拗地在那个时空中,清晰地孤立着,偶尔也会和此时孤独写字的我,进行无言的沟通,像灵魂的交流,有时恍若隔世。我在木兰的文末留言:对于人生的苦难,大部分人选择忍受。三毛是抗争,所以她遍体鳞伤。作为一个寂寂无名的读者,曾经那么喜爱她的文字,欣赏她、懂得她。所以我暗自感叹,生命或长或短,终究是一场分离,接受吧!
年末,小区为了搞卫生,将父亲存在楼道里的木料给扔了。我有些心痛,那是些很好的材料。父亲曾经算是手巧的,他打过一些货物架子和小板凳,谈不上好看,却实用。而今父亲已经无法做任何事情了,丢掉也好,留着何用?全当践行断舍离吧。
我同龄的朋友曾经在全球液压设备老大的企业里担任人力资源总监,2015年离开后,休整一年半,拒绝了猎头苦苦相邀再入500强的请求,正式退休了。她说,钱是身外物,命才是自己的。这大约是断舍离的典范。
人的一生大抵都是贪恋的,因有锦衣玉食可享、佳人美眷相伴或者仕途福禄不缺,总想紧紧抓住。怎奈,这些享乐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然而,又有几人能舍弃,能悟道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0604/b04e669efabf68cb.png)
时间也如流水,一年瞬间而过。如果来年还有思绪的火花,就让它仍在笔纸间闪烁,没有,也由它吧!
往期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