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暗访,不是偷拍,也不是私访,实乃黑暗中拜访及拍摄也。
2012年9月26日晚饭后,我和朋友在广州市中心的“北京步行街”四周闲逛。走到教育街时,忽然发现一个小小的茶社门上的匾额赫然写着:“药洲遗址”。于是便乘着夜色,走进院中,想看看个中能否有特别的发现。进了院中才发现,这里竟然大有天地,但明天白天我是没有时间再来了,只好在昏暗中,匆匆拍下几张照片,权作纪念吧!
药洲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又名九曜园。五代南汉乾亨三年(公元919年),南汉开国皇帝刘龑在今西湖路、教育路一带,利用原来的天然池沼凿长湖五百丈(约合今1600米),史称西湖或仙湖。湖中建洲,在此炼丹求仙药,故称药洲。湖中有瑰奇怪石九块,称为“九曜石”。沿湖建有亭、楼、馆、榭,风景优美。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图、隐藏在市井茶社中的“药洲遗址”。临街的门脸很小,如不注意,很容易错过。
下图、第二道仿古门上的匾额是宋代书法家米黻元章题的 药洲
下图、药洲遗址简介
在南汉时,药洲置有名石9座,名“九曜石”,后世俗称“九曜园”。五代时刘岩割据岭南,立南汉国,建都广州,兴建王府,筑离宫别院,在城西凿湖500余丈,地连南宫。湖中沙洲遍植花药,名药洲,药洲中置太湖石及三江奇石。这一带湖、桥、石、花组成风景绝佳的园林胜地,写下广东古园林史精彩的一章。北宋统一岭南后,药洲成为士大夫泛舟觞咏、游览避暑胜地,名为西湖。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经略使陈岘加以整治,在湖面种上白莲,称白莲池,建爱莲亭。明代时以“药洲春晓”列为羊城八景之一。明清以后湖面渐淤塞缩小。
1949年药洲遗址的面积只有约2000多平方米,其中湖水面积440平方米,仅存太湖山石8座。1988年开始维修药洲遗址,将埋在地下的景观石提升,并向西拓展恢复了部分湖面。1993年又重新设计建造了仿五代风格的门楼和碑廊。门楼(第二道门楼)面阔三间7米、进深两间4.8米,悬山顶。有关药洲九曜石的诗文等几十方碑刻嵌于湖北面新建的碑廊里。
由于是夜间拍摄,远处的景色在闪光灯照射的范围之外,湖中的石桥不甚清晰。
下图、湖西边的回廊中,有红色纱灯,勉强可以看到有许多碑刻,更激发了我要去探究的兴趣。
下图、西廊,壁上镶有历代书法碑刻数十方,均为书法名家作品。
下图、这是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翁方纲撰写的《后九曜石歌》。翁方纲是老北京大兴县人,与我是老乡啊!没想到他曾到广州做过官,并留下了许多关于药洲遗址的墨宝。(关于翁方纲的书法,请看本博客专文:燕京八景《 幽州台/燕台/黄金台?》)
下图、行书:喻园
下图、隶书 药洲
下图、清道光十六年的《广东学政续提名记》
下图、此石上部刻有隶书大字:九石巉巉一石中空古?人题留写??。 (?表示此字看不清楚)
下图、此石刻有“余既浚药池乃造二舟扵池上在西曰贯外?东曰访仙艇且筑步?二道冀以扶栏吕???盖自宋绍兴壬申吕少渐诸贤泛舟后又七百八十五年始有此乐因就泊舟处题石以记。 光绪十有九年秋八月 督学使者仁和徐琪”
下图、此石字迹不清, 位于北岸西面。
下图、此石名为“海上洲石”,位于北岸西面,高约2米、圆石为顶,若牛头,四旁有10余孔窦相穿。宋熙宁年间许彦先在石上刻诗:“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直应路与银潢接,槎客时来犯斗牛。”
下图、此石名为“仙掌石”。此石位于池东石南面。石中心部位刻有一手掌。宋代书法家米黻在石上题刻诗:“碧海出蜃阁,青空起夏云,瑰奇□怪石,错落动乾文。” 明人关鹏在石手掌纹旁题“仙掌”两字。
下图、.白色中空石。在“药洲”石西面,上有清人的题刻两处。
附记:
经网上查询, 药洲遗址的8座遗石分别是:
1.米题“药洲”石。在池北岸,高1.5米,上有宋代名书法家米芾题刻“药洲”,署“米黻元章题”。该石清代时曾被移到广东布政使署东院和两广总督署,本世纪50年代迁回现地。
2.海上洲石。在北岸西面,高2米、圆石为顶,若牛头,四旁有10余窦相穿。宋熙宁年间许彦先在石上刻诗:“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直应路与银潢接,槎客时来犯斗牛。”熙宁甲/寅七年(按:1074)上巳”;年月右侧,刻“刘度臣刊”;诗与月日的左侧,刻落款1行:“彦先再游,移、稵、?、禾资、禾奂侍”。
3.池东石。在湖东端,上下两块石相叠,上石状如黑猪,下石形如巨龟,石身有泡沫小孔。
4.仙掌石。在池东石南面。有米芾在石上题刻诗:“碧海出蜃阁,青空起夏云,瑰奇□怪石,错落动乾文。”明人关鹏在石手掌纹旁题“仙掌”两字。
5.九曜第一石。在石堤东侧,高3.4米,石形像鳌鱼。1988年维修时把石升起约2米,在石底部有明嘉靖年间题刻的“此即九曜第一石也”。还有清代书法家翁方纲题刻的篆书“拜石”和隶书“龙窟”等题刻。
6.药洲石。在湖中偏西处,形如笋峰,高2.4米,上刻翁方钢题“药洲”两字。
7.白色中空石。在“药洲”石西面,上有清人的题刻两处。
8.珠泉石。在湖中西南面,西面刻“珠泉”,东面刻“钓矶”。
此外,现尚有较大的石块散落在湖西南角和西岸。1989年6月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药洲”和“九曜石”的诗作
吴兰修(清)(约公元一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石华,广东嘉应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宣宗道光初前后在世。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举人,官信宜训导。生平枕经葄史,构书巢于粤秀书院,藏书数万卷,颜其室曰守经堂,自称经学博士。兰修所著有《荔村吟》、《草桐华阁词》,及《南汉纪》五卷,《端溪研史》三卷等,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药 洲
霸王忽欲求长生,磊石湖上为蓬瀛。 尽种琼芝与瑶草,
氤氲花药春冥冥。 珠阑四面香为幄,炉火自青湖水绿。
昼长时唤美人来,曼声细度游仙曲。 胡子衣轻爱六铢,
紫霞冉冉吹罗襦。 却将尘事劳仙姥,从此官家称大夫。
阿谁膝上能多记,特敕琼仙领外事。 六宫内使皆天人,
免死还闻拜恩赐。 忽报西头起阵云,干城全倚郭监军。
可怜烽火连宫禁,犹自梅檀吁鬼神。 浮家几日劳装束,
说与仙人应痛哭。 刘郎下马作降王,乐范乘舟学徐福。
九 曜 石
九星坠地化为石,一夜洞庭湖水赤。 不胫而走来炎洲,
竭尽重趼万民力。 子成西角潴为湖,水晶宫殿开仙都。
啼鸟丁当春树绿,九华缩入壸公壸。 天然九朵芙蓉瘦,
时有仙云出石窦。 方丈蓬莱在眼前,九转丹成君曼寿。
南宫夜燕开金尊,火急军书不敢开。 井旁大石忽惊起,
众星北走归中原。 刘郎一去湖萧瑟,丹炉药鼎真何益。
石头寸寸苔花斑,尽是黎民泪痕碧。 可怜九点沈荒烟,
旧时海水今桑田。 何似城西五羊石,摩挲遗泽三千年。
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洪适
药洲
传闻南汉学飞仙。炼药名洲雉堞边。炉寒灶毁无踪迹,古木闲花不计年。
惟余九曜巉岩石。寸寸沦漪湛天碧。画桥彩舫列歌亭,长与邦人作寒食。
关于米黻(米芾)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41岁始用芾字,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北宋著名书画大家,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生平书法多作行草,有“风樯阵马”之誉;楷书甚少见,惟题于家藏真迹之后,不写与人,自称为“跋尾书”。
米芾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米芾的水墨山水画更具特色、有“米家云山”之称,以米点更具风格。
米芾嗜石,《宋史》本传记有其事。元倪镇有《题米南宫拜石图》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传不虚。”据此诗,米芾对此癖好自鸣得意,自写《拜石图》。后世画家亦好写此图,于是米芾拜石一事便喧腾人口,传为佳话。米氏宝晋斋前也有异石,以供清玩,《书异石帖》记有此石。相传米芾有“瘦、秀、皱、透”四字相石法。
米芾还爱砚。砚是“文房四宝”之一,为书画家必备之物。米芾于砚,素有研究。著有《砚史》一书,据说对各种古砚的晶样,以及端州、歙州等石砚的异同优劣,均有详细的辨论,倡言“器以用为功,石理以发墨为上”。《宝晋斋法书赞》引《山林集》中一帖:“辱教须宝砚,……砚为吾首,……”米芾把砚看得像自己的头颅一样重要,可谓溺爱之深。(“帖身”亦出于《法书赞》)兼有石癖、砚癖的米芾自然对砚山极为重视。砚山是一种天然峰峦形成的砚石,在底部山麓处,琢平可受以水磨墨,既可作为文房清玩,又能为临池染墨之具。《志林》记米芾得一砚山而抱眠三日。其中最著名的一座是南唐后主李煜之物,为结屋甘露而转让他人换得宅地一方,米芾念念思之,因作有《研(砚)山图》传世。
(此文来自百度)
原题:(原创)暗访羊城八景之“药洲遗址” 2012-10-10 19:35 发表
2018.12.31 阅读(1317)| 评论(3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