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芊
来源公众号:七芊职场物语(ID:qiqianZCWY)
王朔说:你想走的够远就不要总记着过去的事。
最开始工作的职场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张口闭口不离学校。有机会便讲自己读书的经历,游学的经历,晒晒校友会,写写文章怀念自己的读书时代,讲自己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有崇拜的学姐学长就要合影抱大腿刷刷存在感。
虽然大家觉得很幼稚,但可以理解这样的心情,刚入社会的毕业生,一时不能从学校的身份中挣脱出来,需要制造“荣誉幻觉”,来加强自己的存在感,强行树立自己的信心。
但是不曾想,那些工作三年以上,还是有张口闭口母校光环的人,读书时代的故事,拿出的简历里居然还有学生时代三好学生的经历,公开场合都要带着母校背景做背书,如此长久而空洞的“名校情结”不免让人大跌眼镜。
这些年,难道你没有做出过任何超越名校光环的事情吗?
同北京广播电台的朋友聊天,讲到她们节目里的一位男嘉宾曾毕业于世界知名商学院,并以此为标签去大肆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
甚至还参加了一档融资节目。结果在节目中被评委怒怼:你连这些最基本的商业常识都不知道,你确定你是XX商学院毕业的吗?
朋友说现在很多名校海归给人不务实的印象,小事情做不下去,进企业打工又不愿意,疯狂为自己加个人标签,制造公众影响力。
但其实并不了解当下的国内环境和舆论氛围,社会评价优秀的标准与学校里并不一样,越是用光环说话,越是想证明自己了不起,越是会弄巧成拙。
谈及某知名传媒网红,一直标榜自己是某海外名校传媒专业毕业,电台朋友吐槽说:她根本没有正式进入媒体工作的经历,也没有在媒体的行业里做出过突出成绩,只是靠着名校的个人宣传,四处蹭公关活动,打造自己的知名度。
最终因为核心精力没有落到做事上,创业失败,如今也销声匿迹。
可见,“名校宣传风”成为了很多人自我宣传的标签,但是招数被用烂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反而为他人留下了绣花枕头的印象,败坏了学校的名声。
仔细观察了身边一些工作几年后还在不知疲倦地用大学作为自己核心标签的人,发现这样有深刻名校情结的人往往是名校边缘专业的学生,或者走了狗屎运能够加入名校,与真正的精英为伍的人。
这样的人存在非常严重的侥幸心理,会自嘲自己是学渣,但是内心的优越感无与伦比,因为他们的实力不足以撑起他们的自信,但是他们的学校可以,自己的同学可以。是一种严重的“依赖性人格”,最容易拥有虚无的成就感,陷入自我满足之中,难能做出更进一步的成绩。
接触过一位“宣传派”的名校男,毕业于世界顶尖高校的极冷门专业,毕业n年依然打着自己母校的招牌四处招摇。
和他的聊天中,大概他的中学是类似于当地省实验这样的名校,而他以最侥幸的身份考入,言谈之间,他的自豪和骄傲溢于言表,但还强制自己谦虚地说:名校就像家一样,但是很多人回想起他的人生的时候,觉得最辉煌的时候,居然是考取这所高中的时候。
在之后,他们的人生再也没有面对过如此强竞争并脱颖而出的时刻,这样十分遗憾。简直想为他包裹在强烈优越感里的谦虚鼓掌。
纵观他的微博,他似乎也能意识到这样的说话方式引发了受众的反感,于是经常转发各式自媒体关于抨击“名校学生不能走出光环”的文章,并且附上“所以,我从来不以XX校友自居。”
XX名校又强势插播。
他的微博里,大多数内容都是自己的学生会聚会,母校聚会,学弟学妹,学姐学长,似乎和工作相关的内容,和自己做出成绩结果的内容关乎甚少,这样的他虽然毕业了很多年,但是灵魂始终没有走出象牙塔,嘴上说不要留恋,内心依然留恋着那样的温床。
价值观与行动不符,自然难能做出超越名校光环本身的事情。
每个人的职场标签,都应该是他的技能标签和身份标签,从来没有学校的标签。
介绍一个人的时候,可能介绍“这位是XX公司的总裁”“这位是XX,从事……”,却从来没有“这位是XX学校的毕业的……”
毕业n年后,人的社会身份的转变,价值标准的不断变换,如果不能及时更换成就感的来源,让灵魂走出象牙塔,接受新的事物,去重塑自己的价值标准,那么足以证明离开学校之后的人生荒废了大半。
知名金融自媒体傅蔚冈说:毕业多年以后,很多人发现这辈子最辉煌的时刻居然是接到名校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很遗憾。
深以为然。
作者简介:七芊,职场作家,前爱奇艺市场公关经理,新书《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上市,得到古典,祝小兔,师北宸等知名作家一致推荐。
关注职场中的态度人与有趣事,分享实用的职场学习信息。
微博@七芊
微信@七芊职场物语(qiqianZCWY)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购书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55929.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