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有媒体做过专题调查,“孩子慢慢长大后,你最讨厌孩子的什么行为”,超过75%的父母选择了“顶嘴”。由此可见,孩子顶嘴让大多数父母难以忍受,因为顶嘴是不听话、不领情、不合作的集中表现。
面对孩子顶嘴,父母在短暂的惊讶之余,大多会加强教育,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礼貌的毛病,或口头规劝,或武力镇压,总之要让孩子尝尝不听话的滋味,却很少有父母思考,孩子为什么顶嘴?顶嘴真的有弊无利吗?
能够跟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长大后会比较自信、有主见,因而拥有更强的创造力,敢于挑战自己
心理学认为,孩子顶嘴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与其心理成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是2~4岁,孩子会说“不”“才不是”等来表达自己初步形成的主观意识;
第二个叛逆期是7~9岁,孩子开始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经常对外界的各种规则不满,有时甚至有点不讲道理;
第三个叛逆期是12~17岁,孩子正值青春期,对独立、自由的追求更迫切,讨厌一切束缚。
只有经历过叛逆期,孩子才能成长为独立的个体。而顶嘴则是每个孩子在叛逆期都会出现的行为。所以,顶嘴不仅不是“不听话”“没教养”“故意作对”,而且是积极的信号,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他开始自我思考,强烈地想表达自己,捍卫自己说话的权利,想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内心诉求。
孩子顶嘴其实是拿父母当假想敌,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凡是在顶嘴过程中能占据上风的孩子,往往沉着冷静、思维敏捷,能击中父母的要害,让父母无言以对。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做过一项跟踪研究,将2~5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喜欢顶嘴,反抗性比较强,另一组孩子懂事乖巧,反抗性比较弱。多年以后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孩子80%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反抗性较弱的孩子,只有24%的人长大后能够独立行事,判断能力却较弱,需要依赖别人。
由此可见,会顶嘴的孩子,不仅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敢于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正如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所言:“能够跟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长大后会比较自信、有主见,因而拥有更强的创造力,敢于挑战自己。”
如果父母扼杀孩子的独立愿望,结果只能是培养出没有主见的“巨婴”。那么,面对孩子顶嘴,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要沟通不要命令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不论什么时候,当父母强迫孩子做某事时,就会导致权力之争。父母反思一下不难发现,孩子十次顶嘴,至少八次是在对抗父母的命令。在孩子看来,被命令意味着不被尊重,是让人恼怒的事。
所以,父母想让孩子做什么,不妨采取商量的语气来沟通,效果会更好。
2.耐心倾听孩子的解释
面对孩子顶嘴,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于是恼羞成怒,但是别忘了,孩子不寻常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原因。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懂事,或者故意惹父母生气,而只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抑或不太明白家长的意图。
所以,不妨先听听孩子的解释,问明孩子顶嘴的真实意图。
3.原则性的问题绝不妥协
比如,孩子不能做危险、没礼貌、搞破坏或伤害他人的事,不行就是不行,顶嘴也没用。
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妥协只是态度,语气上仍要保持温和,没必要张牙舞爪,把孩子当罪犯对待,否则有可能激化矛盾,把内容分歧变成态度对抗,最后一定是两败俱伤。
4.对无伤大雅的事要学会放手
比如,今天出门想穿什么衣服,带哪个水杯,父母没必要坚持自己的喜好,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孩子的选择真的不妥,父母也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说教。父母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就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因为孩子都是在试错中成长的。
渴望独立的孩子都想走自己的路,即使事实证明他是错的也要一意孤行,这不是犯傻,更不是故意跟父母对着干,而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有能力做主。如果父母扼杀孩子的独立愿望,结果只能是培养出没有主见的“巨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