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时尚】栏目,介绍时尚营销、品牌运作、时尚消费、时尚社会学书单
如想阅读全书,请购买正版。
本月领读:《赵迎光说韩都衣舍》
韩都衣舍,是服装淘品牌的一面旗帜。
这本书是赵迎光在伟雅俱乐部的各种演讲和采访的内容集合,非常详细地介绍了韩都衣舍 最被人称道的小组制。 还有,在济南这样一个非一线服装产业聚集地,他是怎么把几个超级厉害的合伙人,忽悠进来帮他干大事的,他又怎么从零开始搭建了一支魔鬼团队。
以下是精华版文稿
解读大纲:
第一,让员工不愿睡觉也要加班的小组制
第二、发家史回顾:生意从东大门代购开始
让员工不愿睡觉也要加班的小组制
韩都衣舍最出名的就是小组制管理。先看下小组制的结构。
一个小组包括3个人,分别是选款师,决定开发哪些款式;详情页制作,负责设计、制作每个商品的详情页;库存管理员、负责管理商品库存。这三个人要对一个产品的销售效果全部负责。
页面怎么作、上哪些款、做几个尺码、库存深度、销售价格等,都由这三个人定。最开始小组自己想做什么品类都可以,渐渐的,有的小组做连衣裙比较好,有的小组做裤子比较好,就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产品。
公司考核,也是看每个小组的成绩。考核各小组的毛利、库存周转率。如果达成指标,除了奖金,还能拿到更多的进货资金。
在这种考核机制下,每个小组的绩效和工作成绩直接挂钩,又加上有非常大的自主权,所以工作积极性很高。因为公司把权利都给你了,你好好做,就多拿钱,做不好也赖不了别人。
在小组之外,是各种公共支持部门。比如人资、财务、行政部门、技术服务。叫做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如图))如果这些部门不给力,小组可以投诉。如果投诉的小组多了,就说明这个部门的工作有问题。
这种安排,让支持部门的工作也有监督,必须提高工作效率。
那如果不是小组制,一般服装电商的团队结构是什么样?有什么区别呢?
以某一个中型的时尚电商平台为例,平台上包括男装、女装、男鞋、女鞋、男包、女包、配饰多个品类。每个品类下又有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品牌。
每个品类是一个小组,有买手、选款师、活动策划、库存管理这些角色。也就是上面的图片里,最里面的小组,是按照品类划分的 。这和单品小组制的区别是
第一、每个人要管理的品牌、和单品数,相对要多。(多多少、每家情况不一样)
第二、每个人的角色不固定,而是要兼顾几个角色。而兼顾角色的多少,取决于经验和能力。比如,一个新手,可能你只能做一些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在熟手和上级的指示下工作。
而如果是熟手,则可能既要管理库存,又要策划活动、又要和平面设计师沟通、设计页面,带着新手做事。出现 “一老带多新”的组织结构。
*基于瓜瓜自己的经验,不代表每家电商平台都是同样的设计,比如有的公司买手团队是单独的,并不会并入到品类
对比小组制和一般时尚电商平台,小组制非常适合需要快节奏开发大量新款的模式,有下面四个好处
第一、 试错成本低,每个小组开发不同的单品,即便某几个小组走眼了,不影响其他组。
第二、容易激发创新。创新管理大师在《创新者的解答》这本书里,提到要想组织保持创新能力,要把组织切割成小的业务单元。
小的业务单元具有灵活性,可以启动微创新。而如果是聚合非常大的业务单元,启动大的创新非常耗费资源,有风险。而启动小的创新,高层又不重视。
第三、选拔、储备人才。韩都衣舍的小组是自由组队的,你可以去喜欢的小组;也可以从自己所在的组出来单干,再拉人。如果小组业绩不好,组员不满意小组长的能力,就可以离开,小组长可以再招新人,也可以自己当光杆司令。
小组优胜劣汰、公司不干涉。经过长期锻炼,好苗子自然就浮现出来,变成了具有经营思维的小老板。这样,在平台需要快速扩张时,人才能跟上。
第四、提高个人工作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每月小组成绩大排名,就好像高考一样。为什么你做不好,别的组做的好? 排名靠后的,觉都睡不着,成绩单难看啊。
公司有交流制度,在一个品牌下的各小组,定期交流心得,避免大家为了自己成绩好,捂着经验。
以上我们说了小组制的各种好处,可能你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学了,但且慢,大量招收新人,把他们编入小组,然后野蛮生长,自然销量就来了,真这么简单?
其实,除了小组制,还有三个重要的外部支持部门。才是小组茁壮成长的土壤。
三个外部支持:品牌规划、运营管理、企划部
品牌规划组帮助品牌“从无到有”,前期市场调研,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在销售达到1000万之前,都由这个组协助。
而品牌到1000万之后,就由运营管理组协助,帮品牌做到更大。
此外,还有一个部门是企划部,专门做产品企划方面的把控、监督品类的产品结构,销售节奏。因为服装是季节性商品,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生产周期。还有商品的比例。通过历史的数据,形成了比较准确的经验,传递给小组。
有的选款师,比较相信自己的审美(有的朋友加到瓜瓜的微信,说想进时尚行业,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自己比较会买衣服,时尚感好),然而单凭自己的喜欢,未必能卖的好、卖的多。
这就需要企划部的控制。 书里举例说,“如果给了你100个上衣的框位,50个裤子的框位,你不能只设计10款裤子,必须要填满。” 还有生产节奏的控制,什么时候下单,上新。企划部给小组制定了年度、季度、月度目标,把控着上百个小组的大节奏。
我们总结一下,小组制和外部支持部门,是两套并行不悖的逻辑,一个是自下而上的人人创新,一个是自上而下的中央管控。
凭借这种模式,韩都拥有260个小组。一年开发超过3万款,其中女装2万款,而对比同期ZARA,全球开发量是1.8万款。那韩都衣舍为什么会发展出这种制度呢,要知道赵迎光本人可是完全没有服装品牌运作经验的。所以文章最后,我们简单回顾下韩都衣舍是如何从零到一的。
生意从东大门代购开始
韩都衣舍最开始是一个韩国风的品牌,这不是巧合,因为赵迎光是学韩语出身,工作的头10年都往来韩国做经贸方面的工作,山东和韩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比较多。期间,他就尝试在网上卖各种商品,直到08年开始卖韩国服装。
那时候,他还没有太多钱买下货品,而是直接把韩国网站的款式复制到网店,有顾客下单再代购。当然,这样做的坏处就是顾客体验不好,比如经常要等很久收货、或者下单了,韩国那边却没货了。
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做,赵迎光索性成立了韩都衣舍,自己找款、在国内生产,卖韩国风格的服饰。最开始,团队就几个人,有人专门负责找款,渐渐的,做的好的买手忙不过来,就需要帮手,发展出了小组制的模式。
当时济南既不是产业中心、也不是消费中心,很多人都问,为什么你不去一线城市,而留在济南? 从书里的介绍,我猜或许有这么几个考虑:
首先刚创业时,他手里没有多少钱,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创业,风险比较大。其次,济南虽然没有时尚基础,但有很好的大学生资源,山东大学也是全国知名高校。学生的素质是不错的。另外,我觉得老一辈做企业的人,还是比较念旧,喜欢用老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
在发展中,赵迎光作对了三件事:加人、找合伙人、上IT系统
2011年,在拿到融资后,他把钱全都花在了加人上,而没有花在营销宣传。公司从400人增加到1100人,大部分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应届生,因为当时的韩都请成熟人才很难,而应届生的时尚意识比较好。(截止本书2014年,达到2600人)
同时,他接连找到四个合伙人。这四个人都没有服装行业背景,但在各自本来的领域都做得非常成功,也非常聪明。张虹霞、刘军光,是山东菏泽、泰安的高考状元。吴振涛、杜廷国是山东大学的同学。他们放弃了高薪工作,来韩都衣舍负责人力、财务、供应链、产品,把韩都从野蛮生长,带到了规范化运作的新阶段。
赵迎光选人的标准是,能力比自己强。同时也非常注意民主。任何一个决定,必须要5人都通过才可以。
第三件事就是开发IT系统。
当时,服装业电商一般是用第三方系统软件。而韩都衣舍要做自己的系统,开发难度超乎预期。首先济南并没有很好的IT人才,另外因为开发难度大,经常失败,员工流失也很高。后来高薪从IBM挖人,重新组建团队,才把系统搞成了。
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赵迎光有一个理念很好,就是“先有再好”,慢慢积累经验。而不是最开始,就达到最好。这是因为济南的条件,而逼出来的生存哲学。
--时尚商业共读,读书&行业社群招募!!欢迎加入-需审核,请加yuanyuan781606 ,暗号时尚共读
只谈时尚电商-让时尚电商人轻松工作自媒体。ID :fashion_guagua
明尚新零售案例
时尚营销技巧
时尚品牌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