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笔记及思考
第48周问答 | 专业之外的知识,是否学得越深越好?

第48周问答 | 专业之外的知识,是否学得越深越好?

作者: 爷有蔓草 | 来源:发表于2018-01-24 09:48 被阅读10次

    1. 以真实世界的问题为导向的经济学

    • 本专栏内容并非现行经济学教科书的简化和通俗化的版本,而是遵循不同方法论的经济学,这是两派不同的经济学。
    • 采用另一种经济学范式、另一条经济学路径、另一种教育方法。
    • 这种新的范式、路径、方法,来自于一群经济学家,包括专栏里多次提到的那些经济学家。
    • 我们遵循的传统:
      • 以真实世界的问题为导向
      • 试图看到看不见的因素,理顺因果关系
      • 寻找解决实际问题

    2. 改造世界观,经济学具有立竿见影之效

    周一的问题:

    经济学当然可以解释世界,但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家改造世界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呢?为什么?

    • 经济学对于改造世界有一定作用,但不能过分夸大。
      •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身份、位置、利益不同,想法和说法就会不同。
      • 这一点经济学知识本身很难改变。
      • 经济学家为了适应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需要调整心态。
        周其仁经常说自己是个摆摊的,教书、写文章、作演讲,只不过是把想法摆在地摊上,谁喜欢谁要,非常被动,对改造世界没什么太大的指望
    • 而相比之下,经济学改造世界观的能力要强得多,效果立竿见影。
      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3. 好的经济理论简单而优美,普通人也能理解和欣赏

    周二的问题:

    你觉得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洞见,非经济学专业的人能不能够理解和欣赏?为什么?

    • 理解和欣赏精妙的事物,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高
      • 喜欢美食的人不需要懂得厨艺
      • 喜欢音乐的人可以不懂得乐理
      • 欣赏艺术也不需要懂得绘画技法
    • 好的理论都是简单的,但好的理论并不容易产生
      只有经过一代一代人的思考,被清晰地陈述出来以后,它才是简单、优美,而且好像是显而易见的。

    4. 玉米给人吃还是给猕猴桃吃的权衡

    周三的问题:

    美国的法学家普遍认为科斯的思想对他们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也想请你来谈谈,科斯对你有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哪些影响?

    • 谁用得好就归谁
      • 把玉米当做肥料施在猕猴桃地里

    5. 如何资助学术运动取决于你是否懂行

    周四问题:

    要资助一项学术运动,你可以对它的源头进行资助,把钱给学生作为奖学金鼓励学生们学习,也可以把它用在终端设立各种各样的奖项,奖励那些取得了研究成果的人,你认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有效呢?

    • 如果懂行,确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自主效果,就资助过程,把钱用在源头;

      • 把钱用在源头,容易衡量和评估,结果可以预期。
    • 如果外行,科研创新的结果往往超出想象,事前无法明确、量化。那就资助结果,把钱用在终端。

      • 对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事前没有明确标准,不那么懂行,那就奖励那些最终取得研究成果的人。

    周五辩论

    就非专业人士学习经济学的问题,来辩论一下:对于那些专业以外的知识,我们是学得越广越好,还是学得越专越好?

    正方认为:

    对于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我们应该学得越深越好,业余时间是有限的,深入地掌握另外一个门类的学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个学科和自己本专业结合的可能。

    反方认为:

    对非专业知识我们了解得越广越好,反正不是专业人士,知识的学习也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开始学的部分是最有收益的部分,学得越广总的收益就越大。

    我支持反方。根据2080法则,只要花20%的精力就可以大致了解一门学科80%的基本知识,我们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在那些专业以外的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48周问答 | 专业之外的知识,是否学得越深越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ms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