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教学勇气》
不要害怕
恐惧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中、存在于我们的制度中、存在于我们的学生中、存在于我们自身,它把我们与一切阻隔开。被恐惧包围和侵害的我们,为了教与学的目的,如何才能超越它并重新与现实建立联系呢?我所知道的、能把我们引向重建联系方向的惟一途径,是标明为“精神的”的东西。
恐惧对人类的状态有着如此根本的作用,以至于所有伟大的精神传统都起源于这样的努力:克服恐惧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换句话说,它们都在强调同样的核心教旨:“不要害怕。”尽管这些传统教旨使我们超越恐惧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坚持同样的希望:我们能够摆脱恐惧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状态而进人福地,在这里与他者的邂逅不再是对我们的威胁,而会丰富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细心留意这个核心教旨所表达的确切含义很重要。“不要害怕”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有恐惧,如果它是这个意思的话,我们就会把它当作华而不实的告诫而不屑一顾。它不是说我们不该有恐惧,而是说我们不必置身心于我们的恐惧之中,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论点。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年近60岁啦,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在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每次走进教室,我都能够从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选择我教学的天地就像我也能从学生的内心世界景观中选择会达到我的教学目标的教学天地一样。我不必在恐惧中进行教学: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内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
【反思】
是啊,我们教了二十多年的学,可是一说公开课,我们还是会恐惧。我们无法避免恐惧,就但我们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中。我们可以在好奇、希望、研究中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发现新奇,在创造中发现快乐。昨天我看王素丽老师让学生用树叶创作的作品就特别有创意。上周在班级内举行一次古诗文比赛,孩子们兴致很好。当我们把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生活才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