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经常读书,而且让周遭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那么每逢寒假暑假和“世界读书日”之类的好时候,勤勤恳恳的学生会干部,孜孜向学的准文艺青年,就会嗅着油墨的气味找上你,在几句例行公事的吹捧之后,道出他们的来意:“不如推荐几本书吧”。
我认为,真正懂得阅读之乐的人,应该知趣一些,避开这类请求,因为多数情况下,一份书单除了展示其作者那个圈子的知识风尚,以及他本人的格调与嗜好,就没剩下多少价值了。
当然了,中学的思政课教育我们话不可说绝。我当然不会否认,特殊情况下书单确实有用处。试想,你是一个打算考研镀金的大四学生,抱着初生牛犊的胆气做了几份真题,看过参考答案之后,满腔自信却轰然倒塌。此时此刻,一份备考用书清单,不啻是股沙漠清泉。不过,我所说的那种书单不属此类。
“大神,有没有什么好书可以给我们推荐呀?”
向你索要书单的人,多半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只在老生常谈的课堂上,附庸风雅的电视节目里,听说读书大概有好处。而这些地方往往不会告诉我们,托古登堡的福,随着印刷成本越来越低,书籍数量和品类已经极为丰富。艾柯说他得到一本古书目录,名叫《奇珍室》,列有书名五百三十五个,这些书籍都说了什么呢?一本书专门介绍银质睾丸假体,一本研究德国人的排便量,一本书专论食尸行为……
书籍市场,就像是人类探索行为的投影。它的复杂多样,映射出人类知识库的庞大与丰富。打造出这一知识库的,是怀着不同兴趣、目的,承担不同职业、责任的人。隔行如隔山,一个倾尽心血研究莎剧的老教授,很可能没办法在他的书单里照顾你对日本侦探小说的兴趣。所以寻求阅读建议之前,我们需要问自己究竟想干什么,需要求助于怎样的人。诚然,只有那些感到迷惑的人才会求人帮忙,但假如有人想找圣罗兰的专柜,就不该踩进宜家的大门。
反过来说,负责任地给人开书单也是一笔重负。《异教徒》和《回到正统》当然是好书,但你把这两个名字列进书单之前,需要弄清楚对方是不是以“上帝能否造出祂举不起的石头”这类问题挖苦基督徒的知乎众。而对政治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能《利维坦》和《理想国》这两部巨著的价值,跟地铁站免费赠送的报纸相差无几。要开一份有价值的书单,就要考察对方的兴趣和阅读能力,不然,很可能他对这些书的了解将止步于认识它们的名字。然而,这对开书单的人来讲,太费时间了。
所以对这种请求,我总是回绝。阅读兴趣最终是要由自己发现的,就像《城邦暴力团》里“我”总是借着上一部书的线索找到下一部书,至终形成一道属于自己的阅读路径。这道路径当然也是一份书单,但它是一个结果,是忒修斯走进迷宫时展开的线团,而不是别人预先绘制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