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们偏爱天赋赞誉,而非努力付出:原因何在?

人们偏爱天赋赞誉,而非努力付出:原因何在?

作者: 馨声 | 来源:发表于2023-09-25 21:43 被阅读0次

    人们普遍更喜欢听到别人夸奖自己有天分,而不是多努力。

    当我们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或者成就后,往往会表现出轻松自如的样子,而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们曾经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表现其实源于人们的虚荣心和价值感。

    在心理学上,价值感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己价值的感知和认识。人们都希望自己跟别人不同,而这种不同恰好可以增强一个人的价值感。为了表现出这种不同,很多人会选择表现出自己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样子,好像这样更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实力,“看,我还没努力呢,就已经很厉害了,我如果努力起来,肯定会更强!”。

    事实上,长期存在这种想法,往往会慢慢地将努力视为一种羞耻的行为,这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

    更加在乎天分和更加在乎努力,其实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我本人就是个例子,在高中时期,我上的是个当地的2流高中,整个高中时期,我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最终的高考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大学,但是是一所2流大学。因为虽然在班级里第一,但是班级整体水平不高,我的成绩在全市,乃至全国,其实很普通。

    这个时候的我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因为我自认为在小圈子内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就不努力了,然后我就是表现出了轻轻松松就学习很好的样子。我也成为了同学们口中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你看人家也不努力,轻轻松松就取得了第一,真是聪明。”当时的我也很乐得享受这种评价。

    其实现在想想,我的学习生涯一直处于这种评价中,所以导致我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一直是在2流的学校里混。

    直到听到了樊登老师讲的《终身成长》这本书,我才认识到,终身成长思维的重要性。

    终身成长型思维,更加关注的是努力和成长,他们一直处于学习的状态中,孔子里边有段话说,“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进入太庙里,每件事都要问说这是什么?旁边人就说:“他怎么什么都问?一看就没什么学问。”说这个话的人和孔子就可以说是两种思维的代表。

    说一个人是固定型思维或者成长型思维,并不是说这个人完全就是个固定型思维的人,而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的同时存在着两种思维模式。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树立终身成长的思维,将努力贯穿人生始终。纵向上跟自己比较,而不是与身边的人比较,满足于轻松就能够“比别人强”的状态,不断努力实现突破。

    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我们更应该赞扬的是他们通过努力和勤奋获得成功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称赞他们的天赋或者技能。因为这种夸奖才会真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力,让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培养其终身成长的思维。

    总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或者是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都应该正确看待努力和付出,而不是天分。要积极鼓励努力和付出的行为,因为这恰恰是一种自信和自强的表现。

    要相信,不管你现在正处在什么状态,什么年龄,你的未来永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你具备终身成长的思维,那么你的人生大可以超乎你想象的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们偏爱天赋赞誉,而非努力付出:原因何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uc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