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说说
被误解了好多年的“愚民政策”的真相原来是这个!《论语》人生第二季

被误解了好多年的“愚民政策”的真相原来是这个!《论语》人生第二季

作者: 凌云之水 | 来源:发表于2020-02-25 23:51 被阅读0次

《论语.泰伯篇》第九章: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解析:

孔子说:“百姓可供调遣,要听从他们的意见。如果不能够被调遣,要去了解他们的想法!”

首先在这里向打开这篇文章的你发出一个请求:如果有缘你读到了这篇文章,我希望你读完后也能认真的思考一下,并留言告诉我,你是否认同我的理解。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翻过了我能找到的关于这一章的各种版本解析,几乎没有一个译文与我相同。但是我反复推敲了很久,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并再一次从读国学中体会到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一章最常见的断句方式和解析结果。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看到这个译文,相信谁的心里都火不打一出来。一个为人师表的人,怎么能够说出这么官僚主义的话呢?这不是把老百姓当猴耍吗?

的确,夫子因为上面的这个解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了人们眼中“愚民政策”的倡导者,并且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

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并试图通过断句的不同,给夫子平凡。

于是出现了以下的各种断句版本。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做。老百姓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要教他们。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这个人可以造就,有发展前途,就创造条件让他自由的发展;否则,就只让他明白一般的道理就行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老百姓能听从差谴,就顺其自然;如果老百姓不听差遣,就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

还有人更是以加上了问号、感叹号等方式,试图得到更多的解读结果。不得不说,煞费苦心的人真是不少,愿意动脑筋的人也还是有的。

然而,我反复的理解了这些版本的解析之后,始终没有一个能够让我绝对的信服和赞同。

首先,在封建社会的社会体制下,无论多开明的君主都无法给到老百姓太多的自由,如果孔子真的提出这样的言论真的是毫无意义。其次,一个人的认知是别人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管你有多会讲道理,你也不敢保证跟每个人都能讲得明白道理,有如何对众人“使知之”呢?

我既不能接受以孔子的修养会说出那样的“愚民政策”,也不能接受那些想当然的理想主义,于是只能自己拆了。

有了之前的一些读书经验,我还是先把一些关键字的字义找出来分析一遍。

“民”解做百姓是肯定的。

“可”字在这里是副词,表示能够的意思。

“使”字在这里是动词,可以解做命令、派遣、役用、役使等意思。

“由”字如果以看做名词或者介词在此都无法解释,唯有做动词放在代词“之”的前面用,取其“听从”的意思才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知”字,如果按照行文习惯,“由”字是动词,“知”字在这里也是动词,因为同样放在代词“之”前面,这里可解做“了解”的意思。

这样,我们把这句话再连起来读一篇,大概可以组成这样:百姓可以役使,听从他们,不可以役使,了解他们。

稍微修饰一下我们便可以得到:百姓可以被调遣的时候,要多多听从他们的意见;如果不能够被调遣,要去了解他们的想法。

看看,多么智慧又多么人性化的一个理论,清晰明了的告诉统治阶级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要如何与百姓沟通。

即便在如今的工作生活中,假如你是一位管理者,当你在布置安排他人的工作时,如果对方愿意配合你的调遣,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你是否也应该听听对方有些什么想法,看看大家如何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呢?

如果在你调配工作的时候,遇到有人不愿意配合,为了避免因为自己的武断,一意孤行导致不必要的争执和麻烦,你是否也应该要主动的了解一下对方真实的意愿再做出决断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相背时几乎没有什么事时可以做好的,只有保持良好的共同,并达成共识才能合作共赢。

很多难解的句子,站在人性的角度好好的思考一番之后往往都能得出很有哲理的结论。

原来被人误解了那么多年的“愚民政才”,其实是夫子在教人怎么做沟通。多沟通,多了解,大家才能好好的相处和协助,这样不是挺好的吗?

虽然,我不能保证自己的解析就一定符合孔子的原意,但是我更原意相信那个诲人不倦的夫子,能够被记录下来的话都是在劝人向善,助人向好。

文章属于个人原创,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看到,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您的每一次点赞和转发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感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误解了好多年的“愚民政策”的真相原来是这个!《论语》人生第二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vqc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