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稻收成的时候,我就想来谭公祖庙,并欲图穿越背后的九龙峰到角峰畲族村,看看这个小山村中的网红袖珍梯田,并想感受一下想象中的耕于一隅、宁静的田园生活。然而,一直未去。趁年末这天的休息日,在东江大哥的带领下,终于来到了九龙峰谭公庙。
九龙峰位于广东省惠东县城东部莲花山脉西段,因为有九条脊宛如龙,而得名九龙峰。
谭公祖庙,又叫龙峰祖庙,位于惠东县城东南十公里九龙峰上。我们将车停在山脚不远的谭公中学旁,然后骑行到谭公庙。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14a42c6ba838c6d9.jpg)
谭公庙供奉的是得道仙人谭公。谭公原名谭德,归善县(今惠州市惠东县)红花园人。他在十二岁“得道”,后来在九龙峰修炼,十三岁羽化成仙。谭公成仙后经常八方显圣,帮助沿海百姓解厄救困,被奉为渔家的保护神,尊为“海神”。传说谭公很灵验,有求必应,所以这里香火也很旺盛。清咸丰六年被朝廷敕封为“襄济谭公仙圣”,自此,谭公仙圣的声誉日隆。
就谭公成仙我还问大哥的看法,大哥也说大概是传说。我之愚劣,不能做到像那些信众般执着,不大相信神仙的存在,意思是神即人类自己。假如凡求皆能应的话,世上也就没有苦厄、不如意了。可我的内心是虔诚的,尊重的。
据了解,九龙峰谭公庙每四年举办一次醮会(打醮),原是为了纪念谭公的一种祈福仪式,后来发展成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道教)文化活动,迄今有着近四五百年历史。谭公醮会在清顺治初年达到鼎盛,被列入了广东省非遗,是珠三角谭公信仰的一大盛事。
谭公是本地民众信奉的本土神仙,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多次骑行乡村途中,我曾多处见到谭公庙,大小各一。依我看,九龙峰谭公祖庙是本地规模最大的谭公庙。
离省道356、谭公中学(下联村)不到三公里,有一条水泥路可达。庙宇背倚九龙峰,庙后有登山台阶可到山顶。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上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c1de943d3cfbc6ab.jpg)
庙前有一个很大的牌坊,即山门,上写着“九龙峰谭公祖庙”(顺写)。有联:尖笔描苍穹祈得千秋祥瑞,九龙盘福地护荫六合安宁。
进去有一个广场,有一池,圆形,水中间有一亭,名“万寿亭”。广场右侧有一古戏台,名“石戏台”。这个戏台感觉有点意思,可以想象逢盛会或需要,举行古戏表演,既是一种文化传播,也是一种与民众联系的很好活动。
最有意思的,是池后面的得道亭。得道亭西北面有一条小河,后倚一块大石。传说谭公就是在这儿得道的。感觉地方不错,理解中,好似得道羽化成仙必得是这样的地方。
据载:得道亭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是九龙峰建筑最早的庙亭之一,坐东南向西北。得道亭的边长为5.4米,由八角石柱和六支四方石柱支撑,有花鸟屏风在正檐两侧,单檐歇山顶,亭盖为青色琉璃瓦,后墙为落地圆窗,中间矗立着“谭公得道古迹”阴刻石碑一方(高178cm、宽34cm)。亭口挂着古时留下来的楹联:道协天人早岁乘龙从此去,情深桑梓今朝跨鹤定归来。
由得道亭向上,殿宇错落。整个格局,中间高处是“龙峰祖庙”,右侧有登山道(石阶)。其右下方是“龙通寺”,供的是观音菩萨,又称观音庙。其左方是“文昌宫”。龙通寺、文昌宫造形样式类似,依山而建,有两层,两边有直上台阶到二层,中间形成一个靠壁小天井。这种布局,添加了二楼即正殿的威重、神秘。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49e6998dfeb223d4.jpg)
其中不乏虔诚的善男信女。有一小伙子在观音庙求签,隔着一张桌子,与戴着方帽的道士师傅对坐,认真听其解签。在旁偶闻得师傅先问小伙两句,然后说这是一个好签呀,不过,要经过一番如何怎样,颇有一种深妙。
又见一年轻女子,头发乌黑,但不够浓密,她十分虔诚地上香、跪拜。表情肃重,神色压抑,怀着心事。她一定有愿望,不知求的、所祈的是什么事?我猜想,无非婚姻、生儿子吧,也就是幸福。我衷心祝愿她有求必成。我也希望谭公老人家能感知,帮助所求的人们达成愿望,早日脱离苦恼不幸,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在主殿,即中间上方的“龙峰祖庙”,大哥注意到门联:声动虎蛇龟尽伏,功施风雨露无偏。并对我说,你不是说平潭谭公庙对联写错了嘛,把露写成了路?我一时竟忘了,谭公庙门联应是一样的,经大哥一说,便想了起来,是有这么回事。大哥善意的说,也许是人家故意写错的呢。我说,修造时人员一层层委派,到了刻写的人,要不是不十分清楚,要不是不看重,错写成路也是可能的。幸而,龙峰祖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相比,也表明了龙峰祖庙的重视程度。
龙通寺联:西方绿竹千年翠,南海莲花九品香。
文昌宫联:冠冕通南北,文章列上名。
还有一个文武宫,联更不得了:文墨齐天地,武略贯古今。哈哈,这也太厉害了吧。
其中两边还有醮楼、拜仙亭等。中间有一溪,流经下方的得道亭。整个布局并不复杂,但规整简洁。
龙峰祖庙,最有趣的或许是四年一次的醮会。我尚不知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想必很热闹。
在惠城,个人感到,诸多地方、乡村,诸如此类的民间信俗活动颇丰,拜神祈福是普遍的事。譬如大哥说到的太公分猪肉,还有平常逢初一、十五进庙上香、做法事,就是在家或商铺,也有祭祀、烧纸、燃一对香烛等行为活动。足见本地信俗的普遍性大众化。从这一点也反映了,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下,应势产生并满足了人们精神心里文化的需求。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6c60326a60705e5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60347bc029006fc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df126adde8d7e39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8f3b41d2cf93303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43aa44fed14b577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d6b288257461a3b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18c28a5ca3dc37b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