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长假,老天十分给力,秋高气爽,日日都是适合出游的好日子。但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很少有机会享受一个完整的假期,连着休三天已经让人很满足了。
第一天,我窝在家里,实现了一把躺平的自由。第二天,和先生、儿子一起,去了乡下他爷爷奶奶家,好好做一顿饭,陪老人聊聊天,感受亲情的陪伴,享受天伦之乐。第三天,也就是昨天,阳光不似前两日那么强烈,柔柔的很舒服,风也是淡淡的,最是出游的好天气。
于是就积极筹划着,至少也得去哪里玩一玩。虽然远方去不成,但周边县市一天打个来回也是很方便的。更何况,面对高速免费这个特大福利,不去蹭一回便宜,便总觉得亏了似的,哈哈。
热门景点是不敢去的,因为屡见游客在各大景点被“罚站”的现象,让人很有心理负担。翻了翻朋友圈,见有人晒出一个号称“台州布达拉宫”的古村落,那里依山而建的民居朴素却也宁静,很合我意。于是,便决定以此为目的地,带上老妈一起去郊游。
出发前,我们准备了充分的食物,有月饼、水果、牛奶,还用高压锅煮了一锅的红薯和芋头。查了下高德地图,显示大约有120公里,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吧。
上了高速不久,就提示前方有两个拥堵路段,心里暗暗有些不安,但开弓已没有了回头箭,既来之则安之吧。好在,虽然果真堵了一会儿,但不算长,很快又恢复了畅通。
下了高速,浓浓的乡野风光。虽说季节已入秋,但江南的秋色总是姗姗来迟的,满目的绿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车少人也少,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热闹,让心也松弛了下来。
极目远处,见奇峰突兀,山石嶙峋,如一座天然的屏障,围起一方山色。这里的山,与大神仙居的山脉应该是连在一起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雄浑壮观。近旁,一湾碧水缓缓流淌,更让景色多了几分清幽,让人甚是心动。于是,便停车小憩。
我们沿着江边的步道缓行,只见山的倒影落在了水面上,如一幅对称的几何图形,把整个画面填得活泼而灵动。对岸的江边有人在垂钓,不知他们可有收获?光看这份悠然自得,已足以令人羡慕。不时有白鹭从水面上掠过,如跳跃的音符,在水平如镜的江面荡起层层涟漪,演奏着一曲天籁之音。
马路的另一边,则又是另一番景色。参差错落的民房造型颇为美观,有些高起的塔形屋顶状似童话世界里的小小城堡。屋外的空地上,是一片片稻田。但这稻田的颜色,并非单一的黄,而是黄中夹有青绿,特别的靓丽。和路边种在花篮造型的石头花坛中的橙的、白的、紫的各种小花连在一起,整个如斑斓多彩的油画,在我的镜头下格外抢眼生动。
继续往前,是上山的路了,山路比较狭窄,但都是水泥路面,也极少交汇车,所以一路也算顺利。转过一个弯,但见两岸青山夹峙,谷底是如翡翠般澄澈晶亮的水库,颇有古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境。
根据导航的提示,目的地已经到了。可我们并没有见到朋友圈里所显示的图片场景,正在疑惑间,从山上下来一辆摩托车,我们便上前询问。村民非常热情,指点我们继续往上开。
上去了之后才知道,这里并非是朋友圈里所发的“台州布达拉宫”,而是另外的古村落,两地相距足有一两个小时的车程,看来,是闹了乌龙了。但这里漫山的绿植,空气鲜甜,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再加上少有人来,倒也不失为慢享生活、发呆的好去处。
根据村里的木牌提示,得知这里原是一条越王古道。相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被吴军追杀,顺着山路逃到这里,躲避于此,才逃过了一劫。确实,此处山高林密,非常适合隐居。
想必,这个名叫“叶岩头”的小山村,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你看,村头那白墙黛瓦,尽管显露着沧桑斑驳之态,但马头墙依然高高耸立,见证着曾经的繁华与风光。
或许是出于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许多黄土夯成的外墙上,都悬挂有彰显农家风情的道具。这里是黄澄澄的玉米,那里是红彤彤的辣椒,或者蓑衣、斗笠、农具等等,颇有年代感的物件,将人一下子拉回农耕时代。
路旁、墙角,各种瓮被漆成好看的图案,里面栽有花草,虽然都是普通的品种,却极富生命力,姹紫嫣红,无人欣赏也自顾自地绽放芳华。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已搬到外面去了,只有恋旧的老人,固执地守护着这一方乡土。看到有外人进入,那些老人显得格外的兴奋。只可惜,他们的土话我们听不太明白,而我们说的普通话,同样让他们费解。那就点点头,让笑容绽放在彼此的脸上。
返程的路上,经过一座古桥,又停下来驻足观看。桥是石板砌成的,其上的缝隙里长满了青草,而桥下的水不知何时早已干涸,裸露的河床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傍桥的人家开了一座小饭店,牌匾上书“子在川上”,颇有些诗意,我不禁大声吟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饭店的老板娘闻听,连声夸赞,说她家牌匾上的字极少有人认得的,我算是厉害了呢。哈哈,被表扬了,有些小得意。讲真,我是看牌匾上有“川上”两字才推测这前面是“子在”的,否则,真看不来呢。
时光如逝水,当年的古桥也曾风光无限,如今,徒留下空空的河床令人怀想。那么,在我们生命长河中的一日更算不了什么,唯有开开心心的过,方能不辜负生命中美好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