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面管教》《亲密关系》中,都是在同一个前提下:人的一生都是在追寻,归属感和价值感,展开讨论的。
《正面管教》主要分析了孩子的需求,《亲密关系》分析了成年人的需求。
两本书同时看的时候,我才深深意识到,成年人和小孩的内心的需求是一样的。
区别是,6岁以前的小孩是在父母面前前找归属感、价值感,慢慢长大,延伸到他们与同龄人的关系,他们与成绩的关系,与兴趣爱好的关系里去寻找价值感,归属感。
成年人则是在亲密关系、社会关系中、工作关系中寻找价值感与归属感。
如果小时候的得到的鼓励很少,指责和批评过多,我们很可能能会怀疑自己的价值。
带着这样的伤痛长大,在成人的交往中大概率会对批评否定过于敏感,因为这会唤起小时候就存在的伤痛感。
成年人不像小时候那样无能为力,你有能力反抗了,所以通常会拿对错、是非、应该不应该来讲道理,制造对立,一心要证明我是对的。
这样就又一次的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会制造出关系中的一系列的新的矛盾。
所以,当成年的人遇到矛盾,试着放下立场,放下对错的区分,平静下来感受自己的感受,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更有利于看清自己,也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向内看觉知自己的感受、放下评判察觉自己的感受,这是修复自我的第一步。
当你听到一些批评否定的言辞,很受伤,想逃,愤怒的时候,试着让自己冷静,这不是别人说错,也不是你的错,是你的受伤的感受出现了。
重新面对儿童时期的伤害感受,现在长大成人的你可以重新做选择了、可以重新理解这一创伤了…
这样的时刻是所谓的创伤最好的治疗时刻。同样的伤害在眼前,现在你可以做完全不一样的我选择了,可以用完全不一样的我方式去面对了。
正如心理学家李松蔚所说:世界是以你所理解的方式而影响你的。
成年的你以这样想:他说这样做不对,这么做不好。行,让我来仔细看看,是哪里不好,有更好的纠正办法吗?啊!有的,在他的质疑下,被我发现了更好的办法….
或者,你说这么做不行,对的,确实不是完美的办法,但是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方案,先执行吧,得到反馈后再改进。
成年的你可以做这样的解读了。别人说的话,带着他们的情绪、判断,这些只是你可以参考、可以抛弃的信息而已。
别让别人的判断就把自己给定义了。
当我们试着觉察这些感受的时候,回到小时候,能帮助我们找到原因。但是想要答案,要改进,还是要回到真实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工作关系中来,去体会、练习应对关系中的我各个事件点(矛盾点),在这样的我练习中让自己的价值感,归属感一步一步得到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