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墨杨(shimoyang11)
洗清被污名化的“纲常”,期许一种温和而坚定的中道力量的兴起,探寻中国社会的长治之道,堪为“中国人的道德方略” 。
《新纲常》这本书要探讨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在相对主义和高调主义之间寻求中道,拒绝让道德沦为知识分子的发明,而是彰显普通人本就存在的健全常识和良知。
这本书的作者是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伦理道德重建问题的奠基人,他代表性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道德·上帝与人》等。译著主要有:《正义论》(合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沉思录》、《道德箴言录》等。
本书坚持一种底线思维,何怀宏认为,比起“中国往何处去”这种宏观的世界历史命运问题,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善良”(陀思妥耶夫斯基语),也即成为一个正派的社会。
为什么重提“纲常”?
“纲常”“纲纪”是我们现在已经相当少使用的字眼。“纲常”似乎总是和传统联系在一起,而且有比较负面的意义,尤其是“三纲五常”,其中的“三纲”近代以来一直遭受严厉批判的。今天重新体认和回归传统文化的人们,也似乎更愿意说“天人和一”“希圣希贤”等高远或修身的智慧,不愿意说“纲常”“礼制”或“名教”。
在今天崇尚自由平等与价值多元化社会的中国为什么还要重提?
“纲”字的初始义是指提网的总绳,抓住这总绳来动作,所有网眼的细绳都能打开和收拢,这个网就能收束自如,就能“有条不紊”“纲举目张”。所以,“纲”也就被转喻为把握事物的关键和要领,又可再引申为基本原则、主要规范,尤其是用在社会与政治领域。
在“新三纲”的“义为人纲”中何怀宏提出“显见、自明”而且完全之义务体系的四条主要规范:不可杀害,不可盗窃,不可欺诈,不可性侵。在我们的社会中,从古到今,大概很少有人发对他们的地位,很少有人主张偷东西是美德,欺诈是行善,然而人们仍在不停地撒谎,不停地彼此杀戮。
新三纲:民为政纲、义为人纲、生为物纲。
新五常:五种关系。
五常伦:1.天人关系;2.族群关系;3.群己关系;4人我关系;5亲友关系;
五常德:仁(恻隐、善良、宽容);义(羞恶、勇敢、坚持);礼(节制、克己、温文);智(明经、知权力、中道);信(守信、互信、诚信)。
新信仰:敬天、亲地、怀国、孝亲、尊师。
新正名:官官、民民、人人、物物。
何怀宏在书中说:一个稳定发展的社会基础,一定是合乎道德或合乎正义。”他又说:“要谋求根本的长久之道,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社会道德根基明确确立。”
当代中国社会弃君主行共和已经百年,正进入它的第二个百年。在历经战乱和动荡之后,中国近三十年的国力有了突飞猛进。然而,经济的崛起似乎并未给国人带来精诚的团结与共识,也未带来充分的自信和互信。相反,社会的基本信任和基本善意正在快速流失,甚至出现逃离的迹象。
与经典的国民性批判话语不同,作者拒绝将触目惊心地失范和败德现象归于中国人的国民性的糟糕,而是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为了寻求长治久安之道,我们需要探寻和构建一种从制度正义到个人义务的全面的“共和之德”,既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中深厚的道德资源,又充分考虑现代世界的发展,这就是“新纲常”。
我们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尝试,探讨中国文化中身后的道德资源,同时又充分考虑现代世界的发展,面向世界开放。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