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在感》一书里,作者赫奇斯提出了一个存在感模型,她认为,靠谱的存在感需要从三个维度来建立,具体包括意向性、个体性和启发性。
所谓的意向性,是指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即认为自己在别人那里拥有存在感凭的是什么。
所谓的个体性,指的是自己在职场的人际关系里,是怎么突出自己,怎么让别人相信的。因为能脱颖而出、与众不同才会有存在感。
所谓的启发性,指的是你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别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启发,如何让别人感到兴奋,你的沟通方式如何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此外,大概有两类行为,可以增强存在感,一类是微观行为,一类是宏观行为。
所谓的微观行为,指的就是你行为里的很多细节,比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说话的音调。
所谓的宏观行为,一般指的就是你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要做什么以及是否坚持下去等大方向的问题。
信任=(可信度+可靠性+亲密度)/自我定位
建立信任感可以从四个角度着手:可信度、可靠性、亲密度和自我定位。
可信度,指的是你的专业能力,你要让别人觉得你可信,你得在某个方面有专长和权威,这会让人觉得听你的有安全感。
可靠性,指的是你积累了一定的信誉,被人觉得你靠谱,你答应的事一定会践行诺言,这也是信任的根基之一。
亲密度,指的就是人情,我们都信任亲人、好朋友,你如果跟同事关系处的好,大家就更容易信任你。
至于自我定位,这指的是我们把自己对自己的评级,自我定位在这个信任公式里是分母,这意味着自我定位和信任度成反比,也就是说,我们越是自视甚高,越是看重自己的利益,我们在人际关系里就越少获得别人的信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