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由台湾作家三毛所书。于1976年台湾皇冠出版社首发。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毛与其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故事。
(一)灵魂合一
要说荷西与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如何开始的,我仍记得在“结婚记”中,刚服完兵役的荷西满心欢喜的以为这之后的日子将是属于他和三毛两个人的,再也不会分开。不料当他计划着与三毛潜水之旅时,三毛却告诉他,她将独赴她神往已久的沙漠。他问她:“你真的坚持要去沙漠?”她从来都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事。“好。”他回答她。当三毛准备着去沙漠的事宜时,收到了来自撒哈拉的信,却是荷西放弃了他的向往,先三毛一步去了非洲,三毛说:“你不必为了我去沙漠受苦。”荷西答:“只有与你结婚,我的心才会减去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短短的回信,却系满了浓重的情丝。三毛看了又看,然后将信塞进长裤口袋里,到街上去散了一个晚上的步,回来就决定了。至此,撒哈拉的故事开启了。
为了找到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她毅然奔赴沙漠,为了爱情,他掩盖受伤的隐痛。他的执着与痴情打动了她,她的特立独行依旧吸引着他。他说:“你的沙漠,现在你在它的怀抱里了。”而她亦在他的怀抱里了。他为她在沙漠安了家,她为了他,安定了,守着一个家,一个叫荷西的人。
在“荒山之夜”里,他与她驾车深入沙漠寻找化石,可意外让他深陷泥泽,此时的她不可置信,心惊胆战,害怕无助,而他深陷困境,同样也害怕不已,可为了让她安心,他强忍着惧意让她驾车离去寻找帮手,而她哪肯呢?他撑不了这一去一回。天已经变成鸽灰色,她的视线也已被暮色弄模糊了,气温低的不能再低了。她的脑筋还在疯狂挣扎,到底是离开他去叫人,还是陪着他一起赴死呢?而此时地平线上的一抹亮灯,让她的内心升起一丝希望,却不料这是死神的另一场考验。在这场针对她的磨难里,她凭借着智慧,勇气,临危不惧,甩掉了那群恶人,又在冥冥之中,拯救了荷西。当清醒过来的荷西抱着三毛失声痛哭说着,“你吃苦了。”时,荷西该是有多么的自责与难过。而三毛的平静无非是想给荷西吃下安心丸,这样一个聪慧、勇敢、顽强、壮烈,玲珑心的女子如何不让人钦佩与仰慕呢?
“三毛,还要化石吗?”
“要。你呢?”
“我更要了。”
“什么时候再来?”
“明天下午。”
困难与挫折横在面前时,心魔即将产生时,三毛与荷西没有无视它,绕过它,畏惧它,没有让它成为心中永恒的伤痛与疤痕,而是面对它,撕碎它,拿出坚定不移的勇气踏过它。在我们的人生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磨难,不要退缩,如荷西与三毛一般,踏过去便是晴空万里。
在“沙漠中的饭店”里,三毛做中国菜食,荷西做忠实的品尝者,生活有趣欢乐。在“沙漠观浴记”中,荷西陪着三毛疯闹,费尽千辛万苦爬下悬崖,去偷看勃哈多海边的女人灌肠,险些被抓。在“素人渔夫”里,通过他俩捉鱼卖鱼的经历我看到了他俩同甘共苦的决心。在“白手成家”中,我看到了平平淡淡的爱情。三毛说过:“任何我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荷西看来却是理所当然。”他俩的爱情是一种很平淡深远的结合,不热烈,却幸福而舒适。这样近乎完美的爱情,不知羡煞了多少旁人。他懂她,她亦懂他。两个近乎相似的灵魂完美契合。
(二)沙漠玫瑰
流浪,自由,随性,随心,洒脱,善良,俏皮,可爱,聪颖,勇敢,不羁……这是我在这部书中对三毛的认知。
(三)
沙漠的一切 在三毛的笔下,都仿佛真实的呈现在我眼前,冲击着我的心灵。沙漠不适合人的居住,三毛本像是一朵花,但是仍那么顽强的顶住了风沙,并且在沙漠中生了根,竟然开得更加美丽。随她开过“中国饭店”,亲临了与荷西的婚礼,与她“悬壶济世”,度过“荒山之夜”,也曾当过“素人渔夫”,尝过“死果”的威力,爬过“天梯”见过“哑奴”,与骆驼一同哭泣。在没有春天的沙漠,经历人间冷暖,走过悲欢离合。①她说:“飞蛾扑火时,一定很快乐。”在“爱的寻求”中,朋友沙仑为那虚无缥缈的爱,做着无谓的挣扎,他明知那一切不过是海市蜃楼,却偏偏飞蛾扑火。她是为沙仑感到不值的,但也尊重他的选择。②她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所以她到处流浪,尝尽人世烟火④她说“如果有来生,要站成一棵树。 没有悲伤的姿态。 一半沐浴阳光 ,一半在泥土里安详 ,一半撒向阴凉 ,一半面相包容的天空 ,很是骄傲,很是淡然。”她说“结婚,小半是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未来父母,至于自己,本可以一辈子光棍下去,人的环境和追求并不只有那么一条狭路,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不该在这件事上谈成败,论英雄。”她说:“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死都好
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的近乎优雅起来。”
自由,随性,随心,洒脱,善良,俏皮,可爱,聪颖,勇敢,不羁,流浪……这是我读出的三毛。三毛——沙漠中永恒的玫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