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全职妈妈是一份职业
浅析抑郁母亲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中篇)

浅析抑郁母亲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中篇)

作者: 天星心理咨询 | 来源:发表于2017-07-20 18:00 被阅读96次

    抑郁母亲亲子互动2_腾讯视频

    片中母亲的眼神看孩子的时候是比较空洞的,但是在看面粉扬撒的时候又有了活力。这让人想起顾城的诗

    “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你看云的时候很近,看我的时候很远” 。

    有意思的是,电影中的小男孩后来也成为了一位诗人,天才和疯狂的程度和顾城一致。

    正如研究早期母婴关系的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所说: “当一个婴儿盯着母亲的眼睛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什么?”

    他说答案有可能是:“婴儿自己。”

    影片中的孩子盯着母亲的眼睛的时候,他看不到自己,他看到的可能是某种母亲的幻想,而这种幻想也被编织进了孩子的人格,或者心理结构中,帮助男孩最终成为一名举世瞩目但是活在痛苦中的诗人。他一生的主题就是尝试说清楚母亲的幻想到底是什么?

    幻想往往就是未完成的心愿。

    影片中的男孩Richard,成年后时常陷入混乱的感情,后来又得了艾滋,成功成名的同时也深深地伤害着爱他的人们,过着孤独绝望的生活。或许,诗人就是要去寻找那些过去失落的东西,永远也找不到了东西。那些东西中,就包括妈妈曾经无法给到的爱。因为,没有得到过,所以,无法想象怎么失去它。

    影片中,男孩问妈妈一句“如果,我们不做蛋糕,父亲就不知道我们爱他了?”

    母亲短暂的体会了一下,然后,给出一个令人悲伤的答案:“是的”。

    从此,这就意味着男孩会困惑于形式和真相的选择,也就是,我爱你,我就必须做些什么来证明,可我又明明感到这些都是虚伪的,我给你的就是我的爱,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才能给出去。我要的是你的爱,而不是钱,仪式或者其它什么象征。简单的说,就是人际间沟通存在一种超越语言的方式,就是只是“在一起,一起存在着”,不用说一句话,但是,彼此内心都很放松和舒适。这种状态可在早期的母婴关系中找到,就是母亲对婴儿的无条件的爱和包容。

    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Denial Stern的理论来说,(图来源于《婴幼儿的人际世界》)

    每个人都有四种自我,同时在起作用,它们是:显现自我感,核心自我感,主观自我感,言语自我感。而每一种自我感受都有一个发育上的敏感期,比如,上一篇文章中。

    Stern提到他的案例中,那位34岁男士就是在13,14个月正开始发育主观自我感(需要在主体间性的场域中形成,也就是说需要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形成,比如母子互动中,父子互动中)的时候,他的母亲出现了抑郁,这个原因有可能导致该男士在一生的时间里,难以调整自己和别人在一起时的感受。

    那么,什么样的母子互动关系会比较好的帮助孩子建立主观性自我呢?

    比如说,当Richard问母亲:“如果我们不做蛋糕,父亲就不知道我们爱他了吗?”

    如果母亲回答,“不会的,父亲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爱,这和我们做不做蛋糕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父亲知道我们是爱他的。”

    接下来Richard会慢慢发展出,“我们知道父亲知道我们是爱他的。”,这表明Richard可以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猜测父亲的主观世界,完成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沟通。

    这样的话,母亲帮助年幼的Richard发育出主观性自我,也就是说,让Richard明白了,每个人都有一个主观性的自我,一个内在的世界,我们做蛋糕的意义只是为了进入另一个人的主观世界,而蛋糕本身本不是强求的。那么,如何才能和别人的主观世界对接呢?如何搭建一个桥梁呢?这就需要孩子在和母亲的互动中获得经验和结构。

    母亲作为早期重要的“自我调节他人”,就需要找到某种方式进入孩子的主观世界,帮助孩子了解他的内心在发生着什么。比如你是人生规划师,或者精神孵化者,那么,你就要进入孩子的内心,告诉他,这里正在建设的是一个教堂,起到安慰此生的作用;那里正在建设一个家庭,起到养育人类的作用;那里正在建设一个广场,起到人们互相交流的作用;在远处是一个学校,起到学习文明知识的作用。而不是说,你不管孩子的内心,任其自由的建设,最后,杂乱无章,或者说,无法构建。

    也就是说,一个幼小的心智需要另一个成熟的心智来引导。

    让我们继续回到电影中,男孩Richard是一个天才诗人,得了美国诗坛最高奖项,可见他的言语性自我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但是,他依旧挣扎在如何和亲密的朋友和恋人相处之上,也就是说他曾经在九个月到18个月发展“主体间性自我感”的敏感期的时候,他的母亲没有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有可能导致Richard在这个自我感受方面出现了功能性的障碍,他无法感受人们为什么要彼此依赖,这本来应该是不证自明的,就好像我们需要氧气一样。但是,Richard不行,所以,在电影中,他发出了“我活着是为了满足你”的怀疑。


    腾讯视频

    下面的片段,是当Richard的母亲劳拉女士身处抑郁的痛苦感受,想去实行自杀冲动的时候,想把儿子寄放在友人家中。Richard可能直觉的感受到了什么,他的依恋的本能和分离焦虑开始发挥作用,拼命的想要依附于母亲,他无意识的处在一种生离死别的恐惧之中。片中,在无奈无助的看到母亲离去之后,他用惊人的克制力和智商来完成着复杂的建构积木的智力任务,(象征着言语性自我的极大发展。诗歌是语言的建构)但是,这只是一种防御,一种理智化的防御,防御内心深处传来的痛苦感受。最后,这一切都被内心的丧失感和被母亲抛弃的无助感而击溃,一切都不在有意义,有价值。正如上一个视频中,成年的Richard面对最高荣誉而无动于衷的场景,可以说是“搭积木”这一幕记忆的强迫性的重复。


    腾讯视频

    想要理解Richard命运是如何和早期母子关系联系起来的,以及如何修复Richard内心结构的父母。关注简书,我会结合Denial Stern的心理发展理论在下一篇文章中接着分析。当然,也很希望大家可以观赏影片《时时刻刻》,片中云集了 梅丽尔·斯特里普 / 朱丽安·摩尔 / 妮可·基德曼 /三位奥斯卡女影帝,她们精湛的表演,让我们可以一窥人性的复杂和幽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析抑郁母亲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中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jj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