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经是2016年4月28日,今天我打开简书所要面对的已经不再是单调乏味的app,而是一个可以让思想驰骋的栖居地。在写作这条路上,我本是随性而为,亦未想到会走多远,但是既然开始了就不想停下,权把它当做新的"道场"。
我通常会很早起床、健身、阅读、写作集中于早晨6-9时,在过去的100天里,几乎每一个字都是我一个一个打在手机上的,用碎片化的时间整理思绪写在有道云笔记里,有空了再加以整理发表于《简书》上。时间是最公平的资产,我们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虽然点赞不多,投稿首页被拒,但这一切阻止不了我继续写下去的雄心。人常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七年一辈子。于写作而言,我们需要的是自律和坚持,为此我做了大量的改变:
1、大量提升工作效率,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内完成最重要的事项, 力求在早晨10点半以前完成当天最重要的3件要事。为此我专门写了《我为什么用手账》一文,详述了如何有效利用工具,分清生活和工作中的80-20。我们一旦形成对简单、经常重复的事项进行优化的习惯后, 大脑就会自动配置资源寻找到相应的路径。感谢《简书》,是它强化了我对时间管理并培养了一系列好习惯,因为在精力最充沛时完成最重要的事情效率最高。
2、为了写作,我学会有效处理邮件,减少浪费时间的会议。我开始对一些无效会议说不,并尽量缩短出差行程(关于如何有效开会请参看《罗伯特仪事规则 》) 。我的每次会议都是准时开始,准时结束,明确会议时间、目的、流程,确保每个人了解会议内容,会后分发会议记录到参与人邮件,明确会议的结论,任务、执行人和期限,及时追踪和确认。对于职场人而言,邮件和会议都是沟通手段。为了我的写作梦想,我尽量在沟通里简明扼要,时间久了反倒让逻辑思维大大提升,而参会者也觉得每次必有收获,会议的质量和产出不断提高。如果碰到
大量重复性任务怎么办呢?当然是授权,少做老好人,学会说"不"并减少那些浪费大量时间而不能带来太多收益的杂乱事物。如果一些事情不需要太多思考,我就会授权给其他人完成,但会检验成果,节省出来的时间才可以用来写作。
3、写作的实质是输出,为了保证有效的输出必须进行大量的输入,在这个过程当中,阅读必不可少。如何读一本书并汲取精华的方法论很多,思维导图也罢,读后感也行,关键是读完之后要有所思有所想,然后迅速应用于实践。我在1月份开通《简书》,刚开始的时候担心写作素材及读者的认可程度。阳春白雪恐孤掌难鸣,无人喝彩,所以前期花了些时间研究首页文章,思考读者偏爱的题材。在鸡汤文泛滥的当下,似乎励志成了最好的抒怀,为此我断断续续写了好几篇博取眼球。直到今天,有一个问题弄明白了,而且是彻底想清楚了-就做我自己, 不去迎合,因为真实的表达比什么都重要。即便这些文章石沉大海,我所记载的,仍然是岁月和时间承载的记忆。
4. 写作和阅读都是脑力活,一旦专注下来常常是昏天黑地。为了保持活力,我采用番茄工作法巧妙利用工作间隙运动从而积攒出晚间阅读输入时间。具体而言可以在每小时休息几分钟,除了喝水,上厕所之外,兼做一些小的伸展运动来活动身体。如果一小时能花上5分钟的时间,一天最少能锻炼30分钟,这样可以活动筋骨又可以保证不占据太多时间。
5. 为了写作,我开始每周写总结。 周末铁打不动预留自己半天专注时间,这半天的时间于我而言是弥足珍贵的,不仅要对本周的时间和事务做回顾和整理,还要惜时如金地撰写长文。只有这样才能锻炼结构化的思维能力,一个人能系统地由表象到本质看问题决不是一日之功,我的关于微创新的论述就是在某个周末一气呵成的。
6、写作道路不易,但我们可以选择与同频的朋友在一起。由于一开始写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功利心,写的时候自然会真情流露。我知道每天在《简书》上都会有大量的文稿,这是个自媒体层出不穷的年代;我也知道放弃很容易,坚持却很难;然而正是坚持,而定义了我们的主张。与《简书》相伴,这是我新的"道场"。
社会瞬息万变,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无力感,因为万事万物皆不确定。写作本身是寂寞孤独的,它是一个人的对话,但是:
它在修心的同时也在打造你自己。不是吗,想想你是谁,若干年后你要去向哪里?写作是为了不忘初心还是另有其因?人生路漫漫,我相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
就做我们能做的,不负光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