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P2P为什么频频爆雷?

P2P为什么频频爆雷?

作者: 大卫_007er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16:34 被阅读0次

今年6月以来,全国出现了数百起起P2P网贷平台清盘、停业、实际控制人失联、停止兑付本息等风险事件,并有“爆雷”愈演愈烈之势。在多重风险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流动性压力从少数平台蔓延到了整个行业,P2P平台的生存和发展正在经受一场严峻考验。

那么,P2P平台频频爆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分析,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和去杠杆加快使风险突显、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大量网贷机构违规经营,这些都是言之成理,并且有显著依据的分析。然而,这些论点都没有抓住最本质的原因:P2P模式的金融逻辑。换言之,由于P2P平台的先天缺陷,其出现问题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即便是没有当下监管趋严、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等外在因素,大量P2P平台也是迟早会出事的。

银监会对P2P的定义,就是“网贷平台,就是信息中介,不得直接或间接吸纳存款资金,不得非法集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许搞资金池。而实际上呢,绝大部分P2P平台都有个人贷款业务。否则,单纯靠微薄的信息中介费,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做个人贷款,或者现金贷,就会有巨大的风险呢?

一、P2P做的小额贷款,本来就是传统银行不愿意做的高风险、高成本业务。懂点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贷款的核心就是“征信”,即对贷款人背景、还贷能力的详实调查。现在的很多P2P平台,既没有互联网技术(获取用户数据),也没有任何金融专业知识(实现风险控制),就贸然进入贷款领域,不做任何调查就把几万块乃至几十万元贷给某人,这样的风险多大?不用脑袋都能想清楚。这样盲目发放的贷款,与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何其相似。

二、大量P2P平台都在“玩心跳”,风险保障金额比例极低。比如某已经上市的国内P2P平台的借贷余额,已经是其风险保障金账户余额的40倍了。只要违约率超过2%,根本不够赔。

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呢?高达两位数。哪个风险大?不言而喻。

或许有人会问了,难道就只有银行才能做贷款业务吗?碰贷款的非金融机构就一定会100%死掉吗?当然也没那么极端。像蚂蚁金服、腾讯微粒贷、京东白条这样的大数据公司,背后各自有淘宝天猫、微信钱包、京东钱包平台上关于借贷人的海量信息,可以估算出借贷人大致的收入情况以及还贷能力,当然是有能力、有底气发放现金贷的。甚至,他们对消费者的用户画像、模型估算等等手段,可能比银行的传统工具要发达得多,精确得多。而广大号称拥有互联网信息技术、盲目承诺高收益率的P2P公司们,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用户画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2P为什么频频爆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la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