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八佾第三(3.16)

八佾第三(3.16)

作者: 进德修业带你学经典 | 来源:发表于2019-08-03 09:22 被阅读0次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释:

皮:用兽皮做成的箭靶子。

科:等同。

翻译:孔子说:射箭不一定非得把靶心射穿,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力气不一样,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解释:射箭属于六艺的范围,是孔子教学的科目之一,周代学习射箭有实际的用途,在冷兵器时代,射箭是战场杀敌的常用手段,平时打猎也常用到射箭,所以射箭并不是学了没什么用的,相反,射箭相当于一个人的一门技能,有实际的意义。

现在复兴国学教育,复兴传统文化的机构里,竟然也在教学生射箭,试问射箭在今天的意义在哪里呢?难道就只是他们宣传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吗?培养专注力的方式有很多啊,又何必非得用射箭呢?

所以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学,是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的,虽然礼崩乐坏,不守礼法,但是礼乐遗风还在,射御是两项技能,射箭已经说过了,御就是驾马车,当时的出行工具就是马车,学驾马车还是有实际用途的,而如果今天的人还去学驾马车就实在有点不应该了,今天的出行工具最多的就是汽车,学着开车也是一项技能,书是一种书写的能力,就好比现在的写字一样,数就是数学了。

这六艺在今天看来很不切合实际,这是因为时代在变,在当时的时代学这些六艺是有意义的,但是在今天应该学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六艺,而不只是把孔子的六艺搬出来,这一点不能不明白。

孔子在这一章说射箭之道,不一定非得把靶心射穿,因为每个人的力气是不一样的,力气大的人可以射穿靶心,力气不够的人就射不穿,不必太重视能否射穿,重视的是不是能射中靶心就行了,能射中靶心就意味着射箭水平是可以的,又何必非得要求把靶子射穿呢?

如果一个时代以把靶子射穿为能,其实已经失去了射箭的本来意义,已经变得崇尚武力了。

圣王在位重德治仁政,而不崇尚武力征服,这是王道和霸道的区别所在。孔子在这一章说射箭已经不合古道,言外之意就是说当时的社会已经重视武力了,已经离先王的王道政治越来越远了。

八佾第三(3.16)

相关文章

  • 八佾第三(3.16)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释: 皮:用兽皮做成的箭靶子。 科:等同。 翻译:孔子说:射箭...

  • 读《论语》第三章:八佾篇〈3.16〉

    读《论语》第三章:八佾篇〈3.16〉 衣者郭郭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为wèi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傅佩荣读...

  • 【王鹏翔论语札记55】射艺只注重过程

    原创:王鹏翔书香联盟2018-03-12 原 文 《论语八佾篇》 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

  • 2018-02-12

    什么样的人会叛变? 原文: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是天子才...

  • 《论语》:八佾篇第三

    《论语》:八佾篇第三 【本篇引语】《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

  • 八佾第三3.13/3.14/3.15/3.16/3.17/3.1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八佾第三 3.13王孙贾问...

  • 《论语》共修(五十三)射不主皮:靠蛮力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029.《八佾篇》射不主皮:靠蛮力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原...

  • 生活需要仪式感

    《论语·八佾》是儒家典籍《论语》的第三篇。《八佾》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

  • 《论语》2018年10月10日

    《论语》:八佾篇第三 【本篇引语】《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

  • 读《论语》(九)

    2020年2月18日 2020年勇气读书会打卡第50天 阅读书籍:《论语》 第三篇:论语八佾 【本篇引语】 《八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佾第三(3.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ll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