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日志2020-11-17周二 雨
生活依然艰难,还好有书相伴,而对于家有上学娃娃的你,这本《自驱型成长》对于你肯定有良多帮助,有细节、有理论、实例还有大量的科学依据。
当时听樊登讲书觉得这本书挺不错,但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还是自己多花点时间去真正阅读来得更“情真意切”。
先摘录书中作者的一段家庭记录。
我的儿子马修过去总被人说“心不在焉”。他四五岁的时候,全家在他上学前一起吃早餐,我透过报纸一瞟,就看到马修盯着前面那碗麦片神游天外了。
“你干啥呢?”我问。
“在听声音。”马修答。
“哦,好吧,”我说,我感觉周围很安静,所以我会有点困惑,“你能赶紧把麦片吃完吗?”
“当然了,”马修说,但一两分钟后他还是没回过神来。“你听啥呢?”我问。我其实挺忧心,这种状态毕竟持续得有点久,还导致他迟迟吃不完麦片。
“我脑子里有首歌,”他说。
那段时间,类似的事发生过很多次,当时我打断了马修的遐想,是因为我带着一种成年人的观点,坚持认为抓紧把他送到学校会更加重要。但现在的研究表明,马修的白日梦,可能与孩子的其他想法一样,对于儿童认知发展同样非常重要。如今,每当我的朋友问我马修怎么就培养出了杰出的音乐能力,我都会想到那些白日梦,真是可谓好处多多。
看似平淡无奇的一段,但是从书中的脑科学研究,我才得知,我们的大脑存在一个“默认模式网络”,这个网络居然消耗了我们大脑60%~80%的能量,它是如此重要,而只有当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才会被激活,其实就是我们“离线”的那一部分大脑。不管是做做白日梦,还是身处某种冥想,甚至是在睡觉前躺在床上的那段时间里,默认模式网络都会被激活。健康的默认模式网络可以帮助大脑恢复活力,并将信息存储在永久保留的位置,让我们更深刻地看待事物,处理复杂的思绪,还能促使我们发挥真正的创造性。
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小时候因为经常“神游”被退学,现在依旧功成名就。甚至李元胜写过一首诗就叫做《我想和你虚度时光》,里面写道:“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我还要浪费风起的时候,坐在走廊发呆,直到你眼中乌云,全部被吹到窗外。”黑塞尔在《悉多达》小说里描绘的佛陀,他只有三种本事:会斋戒,会等候,会思考。
而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很难让我们去激活这个网络,人们已经习惯了屏幕里的世界,似乎做白日梦、发呆都是浪费时间。从我亲身的体会,在娃充斥着生活的每分每秒,每天什么都不做,就是看着天空发呆都是幸福,可以从苟延残喘的生活中抽离一会,让微风轻抚脸庞,感受阳光散碎枝叶的斑驳光影,哪怕一会会似乎又能充满能量去重新面对生活的鸡零狗碎。
发呆、无所事事、神游、做白日梦的状态不说可以激活大脑,更多的是可以去感受幸福的此时此刻。现在电子技术的使用,人们已经习惯了屏幕里的世界,哪怕开车等红绿灯的几秒间隙都要去刷个手机,似乎把时间空闲下来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大人要享受“不插电的生活”,孩子应该更需要,要允许你的孩子有“什么都不做”的时间。
让生活富有掌控感,首先给你的大脑设定一个“彻底停工期”,彻底停工不意味着打电子游戏,看电视,刷剧,给朋友发短信或者参加有组织的体育项目。彻底停工是指不需高度集中思想,也不带什么目的,单纯地无所事事。对大脑这个7*24小时运转着多任务处理芯片来说,它是一剂重要的解毒剂。书中介绍了两大强大的彻底停工形式:白日梦和冥想。相较之下,睡眠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彻底停工期。所以在建议孩子的时间表时,必须把睡眠时间确定下来再来安排别的活动,这是个硬指标。
这是我从书中获得的第一重要启发。
另一个重要启发是家长、孩子和学校的关系。
我遇到的第一个转折点就是孩子上了中班,是否考虑幼小衔接。从我阅读的大量书籍和自己童年的反观,我很清楚无目的地玩耍对人格的构建是多么重要,所以最喜欢地就是带着娃出门各种玩,雨天雪天也不例外,其实更能玩出很多乐趣。在该玩的年纪,为什么要生搬硬套去灌输一些拼音、加减乘除。有人说,后面有你吃苦的。我没有反驳,还是到点了照旧把娃拎出家门,一直玩到最后滑滑梯没有一个小朋友。至于学习也不是没有焦虑,五岁了大字不识几个,还像一坨只会疯玩的烂泥,但是我觉得现在的社会人,有几个还不会识字,不会算数,只是时间的早晚。“百岁人生”呢,不到最后都没法盖棺定论,所以我有漫漫的人生等你慢慢来。
我喜欢看人物传记的原因是我知道人生是多样的,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很多路。看董竹君的《我的一个世纪》在民国初期第一个离婚的女人,净身出户,那样艰难的境遇照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女,闯出一个传奇,看《林肯传》、《穷查理宝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邓小平传》等等,这些都是能给人力量的人物,失败、哪怕天大的失败,不过是眼前的苟且,放长远看,放在宇宙中,真的什么都不是。书中也提到,“我们的目标集中在那种能放长线钓大鱼的内在驱动力”。现在的孩子被催着赶着学东西,其实“早”未必好,其次,杯满则溢。
还有就是家庭作业,我们看到太多负面的新闻,家庭作业经常让亲子之间关系紧张,也总是削弱亲子关系的质量,并破坏孩子的自主意识。第一,有研究证明,家庭作业与成绩好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第二,孩子的健康和幸福,以及他从个别老师那得到的成绩,究竟哪个更重要?;第三,等孩子准备好再教他们。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培养一个心智健全学习内驱力十足的孩子要比培养一个学霸难太多了,家长耗费的心血和脑细胞决不可同日而语。托举、控制和安排一个孩子很容易,而始终关怀他的精神,保护他的生命内核,尊重他的人格,同他平行发展,竭尽全力地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生命潜能,太考验父母了!因为消耗一个孩子跟建设一个孩子是截然不同的路径。”
其实本书精华在于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对于你最重要的启发,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