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资理财
投资漫话(38):俞敏洪的创业故事

投资漫话(38):俞敏洪的创业故事

作者: pixiu小品文 | 来源:发表于2023-04-01 21:11 被阅读0次

          ——口述:俞敏洪

            本文摘录自俞敏洪老师的随笔精选《不负我心》。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他创业近30年的故事和心得,推荐给大家共勉。

            一、我的父亲母亲

            上世纪60年代,我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山村。我的父亲是个木匠,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

            但他不是那种能够做精细家具的木匠,而是在人家造房子时帮忙架大梁的木匠。闲在家里时,父亲也会做一些家具拿到市场去卖,比如八仙桌、椅子、凳子等。

            但他生性粗放,做不了细心的活,所以这些东西就做得让人看不上眼,卖不出好价钱,有时卖不掉就干脆送给别人。但是,别人从父亲那里买去的东西常常过几天又被送回家里修理。在我印象中,父亲用在修家具上的时间比做家具还要多,但他依然乐在其中。

            父亲爱喝酒。因为常常帮别人造房子,喝酒就成了免不了的事情。他的酒量不大,比较容易喝醉。喝醉以后一高兴,常常连工钱都不要了。有一次他和徒弟都喝醉了,回家路上走过家里的稻田,把稻田踩得一塌糊涂,回家倒头就睡。第二天醒来,他完全不记得昨晚发生的事情,看到一大片稻子被踩成那样,心疼得在田头大骂是哪个龟孙子!

            父亲喝酒上瘾。我姐当时是农村赤脚医生,最困难的时候家里没钱买酒,父亲就把我姐医务室的医用酒精偷出来,兑上水喝。

            小时候让我记忆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是父亲有上街喝早酒的习惯,有时带上我,花几毛钱买一壶酒、两个鸡头。我们爷俩就坐在街边,一边喝酒一边看着来往的行人。

            还有一件事,有次过春节,父亲带我走亲戚,结果我喝醉了去爬树,从树上掉到河里差点淹死,为这事父母闹翻了很长时间。

            父亲对所有人都很宽厚,从来不和别人吵架、计较,总是喝着酒悠闲地过自己的日子。后来我读了大学,每年暑假回去时,他会下河摸出一筐鱼虾,然后我们就坐在屋檐下,一边喝酒一边闲聊。

          我工作后领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瓶酒给他带回去,让他高兴了好几个月,只可惜我现在忘了当初买的是什么牌子。

            等到我开始挣钱的那年,有一天,突然接到家里的一封电报:父亲病危,速归!

            我赶紧从银行里把攒的几千块钱取出来,连夜坐火车回去。当时的火车从北京到常州需要近30个小时。

            父亲得的是脑出血,发病没几个小时就去世了,去世前一直喊我的小名「老虎」的「老」字。

            回家后只见到安静地躺在灵床上的父亲。第二天,天空飘起了大雪,我哭了整整一天,这是我记忆中哭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一直哭到嗓子完全讲不出话来。

            我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知道人需要坚毅和努力,这要归功于我的母亲。

            母亲是位个性很刚强的人。谁家有了问题,只要母亲一出面,她怎样决断大家就怎样做,从来没有人反对,不是因为她凶,而是因为她威望高。

            我记忆中的两件事情说明母亲是个极好的人。一是有次突然下大雨,家家户户场上晒着粮食,母亲带领全家拼命帮助别人家把粮食往回搬,结果自己家的粮食被淋得湿透了;还有就是每当村上有人家断了炊,母亲一定是第一个把自己家粮食匀出一半送过去的人,所以整个村庄都佩服她。尽管母亲很爱我,但却从来没有溺爱过我。

            她也许是太了解生活的艰难了,所以从小就训练我面对生活的勇气。每天放学回家,我就忙着割草、喂猪、放羊,这几头猪几只羊,是全家换钱过年的唯一保证。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几乎没有打过我。她只要看我两眼,我就知道自己必须加倍努力,否则事情会很严重,我的勤奋很大程度上是被母亲逼出来的。我后来能够考上大学,成为老师,也是因为母亲。

            从小母亲就说在农村一辈子太苦了,能够当个先生最好,农村人嘴里的先生就是老师的意思。我高中毕业那年,中国刚恢复高考,我也参加了考试。结果一败涂地,英语才考了33分。回到农村种地,我死心了,母亲不死心。听说家乡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她就拼命到校长家走关系,说我高考考的就是英语,英语水平很好,硬是把我塞进学校当了初一的代课老师。

            那年我16岁,英语是勉强能背完26个字母的水平,哪里能够教学生。但农村的初一似乎怎么教都行,学生还很喜欢我。

            后来,我决定第二次参加高考,结果又落榜了。之所以决定考第三次,也是母亲起了重要作用。

            我本来都打算放弃了,但母亲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高考外语补习班,拼命在城里请人帮忙让我进去。她一个农村妇女,在城里哪有什么关系啊。可她硬是找到补习班的班主任老师,把老师感动得不得不收下我。

            母亲从城里回来的那天晚上,下着大暴雨,路上她几次摔进沟里。我在家里等着母亲,看到她浑身泥水,成了个落汤鸡的模样,立刻就明白这次只有一条路。拼命学了一年后,我终于通过第3次高考走进北京大学。

            二、你做生意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考上北大后,我兴高采烈、千里迢迢地来到北大,以为有什么好事在等着我,结果进了北大,才知道掉进冰窟窿是什么感觉。

            北大是龙争虎斗之地,是人人自诩天才的地方,我进去才发现自己走错地方了。一个农村小土鳖,仿佛进了龙宫,你想那日子会好过吗?我终于尝到深度自卑的苦涩,而这一滋味差点让我命归黄泉。

            刚进北大,我就发现自己的普通话不行,别人讲话我能听懂,我讲话别人听不懂。听不懂也就算了,还有同学模仿嘲讽我,我最后就只能闭嘴不说。

            紧接着,我发现自己的农村身份和其他同学形成强烈对照。我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城市人,带着城市人见多识广的优越感,而我身上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农村的土布鞋。而让人感到绝望的是不管自己多么努力,成绩总是赶不上别的同学。眼看别的同学轻松参加各种学校活动,组织诗社或竞选,男女同学之间还你来我往谈恋爱,看不出他们平时怎么认真学习,怎么一到期末考试就考到我前面去了?当然,像我这样的人,要得到女同学的青睐,是太阳从西边出来的事情,我只能在水房里独自难过。

            就这样,自卑感在我心中茁壮成长,我把同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注入了本来并不存在的意义,变得极其敏感和脆弱,以至于时时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

            到了大三,我那脆弱的身体和神经同时崩溃,终于因严重肺结核被送进北京郊区一个偏僻的传染病医院。一年后,我从医院出来,有了劫后余生的感觉,回到北大过着麻木的生活,接受了成绩永远不会好的现实,也接受了不会被女生青睐的现实。

            但由于病休一年,远离同学的竞争,我反而有了一点自由呼吸的空间。而正是这一空间使我起死回生,孤独而与世无争地度过大学的最后时光,以刚刚及格的成绩默默无闻地从北大毕业。

            1985年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大当老师,不是因为成绩优秀,而是因为当时北大公共英语迅速发展,师资严重缺乏,结果把我这个中英文水平残缺不全的人留了下来。

            这样,我在北大分给我的一间8平方米的地下室里自得其乐,天天在见不到一丝阳光的房间里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整个楼房的下水管刚好从我房间旁边通过,哗哗的水声24小时不间断地传进耳朵,我把它想象成美丽的瀑布而尽量忽略里面的内容。

            当时,北大一个月只有120块钱的工资,生活很艰难。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赚到30万元。为了谋生,我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但1990年秋天,我的如意算盘被打碎了: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办学,北大宣布了对我的处分决定。

            对此,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上课时,学生对我异样的目光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这里我已经呆不下去了。因此1991年,我最终决定离开北大,那年我28岁。

            下海时,我周围很多人,包括北大领导、我的朋友,都说:“俞敏洪,在你身上看不出有一点点做生意的基因。你出去的话,可能会是死路一条。”但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挣一笔学费,摆脱生活的窘境,然后像我其他同学一样到美国留学。

            我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个桌子,放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班”就正式成立了,民办学校东方大学出牌子,我上交15%的管理费,但教职人员其实就我和妻子两个人。

            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我们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他们满脸狐疑。我见状就赶紧推销自己,像是江湖术士,活说死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

            可还没等我们从高兴中回过神来,两个学生又回来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把钱又要回去了……

            后来,我心生一计:现在学生少,赚不到钱,干脆办免费讲座。我写了广告,定了中关村二小50人的大教室。结果大出所料,晚上来了二三百人,教室里挤得满满当当的,教室外还有200多人,把4个窗口堵得严严实实。

            场面特别宏大,我精神倍增,侃侃而谈,超水平发挥,两个小时下来,效果特别好。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全场没有一个人先行离开。这是我在北大都从未有过的经历。

            我在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一种激情、一种渴望,给我以震撼和希望。

            三、一个“死过”好多次的人

            1995年底,我飞到北美,这里曾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当年就是为了凑留学的费用,我丢掉了在北大的教师职位。

            在加拿大,徐小平听了我的创业经历怦然心动,毅然决定回国和我一起创业;在美国,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我都会叫一声“俞老师”,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同学王强也深受震动。

            1996年,王强终于下定决心回国。当时我那些大学同学都觉得我没出息,但为什么会回来跟我创业呢?我在大学里是个学习不好但挺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我在大学里扫宿舍、打开水,一直做得很开心,同学们一直觉得我为人不错。他们有一个直觉,跟着俞敏洪干,干成功了不会吃亏,干失败了也没损失。王强和徐小平都是我在北大的朋友,他们都是我在大学追随和学习的榜样。

            王强老师喜欢读书,一进大学就会把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票,我觉得这个习惯很好,我也把生活费一分为二。

            每到周末我们就去买书,我不知道买什么书,于是他买什么我跟着买什么,他被我弄烦了,说你能不能不跟着我,我说你是班长有责任帮助落后的同学。其实,我知道他想把我赶走,因为当时他是我们班很多女生追求的对象,如果我不跟着他,他就可以带女生出去买书。

            我认识徐小平老师的故事也挺有趣。他当时在北大教了一门西方音乐史的选修课,我听了课后觉得他才华横溢,很想认识他。

            一个礼拜后,我敲开他家的门,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你的学生,听了你的课后很感动,想来拜访你,向你请教。

            徐小平引我进去,进了他家门我发现有一群年轻老师在那里。原来他有个习惯,每到周五晚上都会招一批老师去他家聊天。我当然很想听,就问能不能留下来听,他说不行啊,我们聊的都是些男男女女的问题,像你这样的纯情少年会被污染的。幸亏我反应快,说徐老师我在这方面刚好需要启蒙教育。

            在听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没有人给他们烧水,于是,我就帮他们烧水煮方便面。

            连续去了4个礼拜,到第5个礼拜我不去了。为什么不去?不是因为我烦了,而是我觉得一个人在该显示重要性的时候一定要显示出来。

            果然徐小平一个电话打来说:“你这个兔崽子怎么还不来?”我知道,这个时候不是我离不开他们,而是他们离不开我了。

            从此,在一年的时间里,我经常听他们聊天,他们的思想源源不断地流进我的头脑。

            后来,我做新东方想要寻找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去拜访的第一个人就是徐小平。我跟他说新东方不缺英语老师,但缺有思想的人物,希望你回去管理新东方的思想。

            最后,徐小平、王强一起来到新东方,我们一起托起新东方的一片天空。

            但没过多久,我就经历了一次打击。在2005年以前,中国的银行周末是不对公司办公的,当时的新东方就是两间漏雨的破房子,新东方收的钱放在公司保险柜里肯定不保险。所以我自作聪明,每天都把钱拎回家。结果一来二去就被人盯上了。1998年8月的一天,我在自己家的楼道里遭遇几个劫匪,不但抢走了钱,还给我打了一剂麻醉针。事后我才知道,那是专门给狮子和大象用的麻醉针,而且剂量大得吓人。

            我在医院被抢救了一天一夜,最终才捡回一条命,连医生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我能活下来。但是,刚收上来的200万学费被劫匪洗劫一空。

            这次抢劫,让我的身体和精神遭遇了双重打击。我陷入到深深的抑郁中,甚至无法开展工作。这可以说是我创业以来遭受的最大一次打击,当时很多人觉得我一定完了,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决不能放弃。

            以前我是为了家人而活,现在还要为新东方的员工而活,甚至要为那些渴望学习英语的人而活。

            有些时候,在人生中,我们选择前进,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坚强,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我这个农村出来的“屌丝”,一步步走向今天的位置上,经历过多少危机、遭遇了多少失败,甚至面临过被劫持的死亡威胁,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

            随着新东方做大了,我所面对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了,有些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客观现实造成的,但我也承认有些困难的存在完全是因为我的无能和性格缺陷所致。

            我也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我下定决心要放弃新东方,但又多少次在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后,又对她魂牵梦绕、日夜思念,只要听不到新东方的消息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我想,只要不放弃,就永远没有失败。

            四、成大事的8种能力

            经过近30年的创业,除了勇气和不放弃以外,我总结出来,还有这8种能力也为成功增加了许多概率:

          1、目标能力:创业不能只是一时冲动,谁不想当自己的老板呢?可是你还得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创业?有什么样的目标?想把它做成什么样的状态?

            我们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为了做好一件事情、做大一件事情,并且前提是你在进行评估后,发现这件事有可能实现,这时你才能够开始创业。如果只是一时冲动,觉得自己应该干点什么,对所干的事情又没有太多热爱,那你也不一定能做成大的事业。

            2、专业能力:自己必须是“大厨师”,如果你不懂专业就去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就像你开了一家饭店,假如自己不是厨师,又没有太雄厚的资金请优秀厨师,就很难把控产品质量,而且很容易被大厨师反炒鱿鱼。

            我刚开始做新东方时,周围很多培训机构都是被优秀老师反炒鱿鱼炒倒了。也是因为这些老师课上得很好,学生很满意,老师就开始向老板要价。老板自己不懂教学又咽不下这口气,最后老师都跑到别的培训机构去了,老板就只能把学校关掉了。

            新东方当初能做下来,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我自己就是个“大厨师”。新东方当时开设的很多课程,我自己都能教。因此新东方的老师在拿到他们觉得比较满意的工资后,就不会向我提出非分要求。他们知道,一旦提出过分要求,我自己能把他们的课上了,不会对新东方造成太大伤害。

            3、营销能力:要“虚实”结合,一旦开始创业后,你该怎么做?公司开了,产品造出来了,下一步怎么办呢?

            如果产品造出来没人买的话,那公司白开了。无数公司都是开起来最后却关门了,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懂如何推销。

            我们要做的是把公司“卖”出去:不仅是卖公司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卖公司的品牌,让大众认可你的公司,让大家都知道这个产品是你的公司卖的,这就涉及营销。

            营销分两部分:实的营销和虚的营销。所谓实的营销,比如新东方,实的营销是营销课程,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来上这个课,上完能有什么收获。但无数培训机构一直以来也在营销课程,却始终只是小机构,而新东方能做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因为我们还营销了品牌。后来,人们不是因为听到新东方有什么课程来上课,而仅仅只是听到“新东方”3个字就来上课,这个时候品牌营销就算是成功了,这就是虚的营销。

            一个公司想要成功,品牌营销有时候甚至比产品营销还要重要,品牌营销的价值是无限的。

            4、转化能力: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你拥有了技术,但没法转化成产品卖出去,这是不行的。

            比尔·盖茨要是一辈子待在实验室的话,他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当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了微软产品,推销到全世界,他就成了世界首富。所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产品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5、社交能力:“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我刚创业时,完全不懂社会上那些人情世故,所以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觉得特别吃力。新东方的发展也处处受制于人,一会儿居委会的老太太把我骂一顿,一会儿城管把我罚一通,最后我被弄得没脾气。后来,我开始去理解社会、理解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慢慢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

            当你开始融入这个社会,并且思想和境界又超越这个社会的时候,你大概就能干出点事情来了。你不能表现出不愿意跟社会上的人打交道的态度,但你看事情的眼光又得超越社会中其他人,“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就是这个概念。做企业也是这样,一个企业家,如果不能和社会共存却又超越于社会,就会很难取得成就。

            6、用人能力:要善用3种杠杆。仅仅一个人做事情,不能叫创业,那叫个体户。想创业,你就得找一帮人,挑了没有能力的人最后做不出事情来,挑了过于有能力的人最后跟你造反、老是跟你过不去,你也做不出事情来。把人招进来就得让人服你,因此就得展示你的个人魅力,还得展示你的判断能力、设计能力,让大家觉得跟着你走是有前途的,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候大家也愿意跟着你。因此,用人能力是有巨大力量的,它是领导能力的一个典型体现。

            新东方有一句话叫作“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这儿干”。这只“土鳖”就是我,而“海龟”就是围绕在我身边的新东方高层管理者,他们大部分是海外留学归来的,眼界是比较高的,所以我就必须抱着为他们服务的心态。

            同时,我自己的学习能力必须超强,在很多方面必须接近甚至超越他们,他们才会服我,才会跟着我干。并且,当你想做出一番大事业时,会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各样有个性、有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你要能把他们团结在一起,既要运用利益的杠杆,又要动用感情的杠杆、事业的杠杆。想办法把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7、把控能力:永远处在平衡中。它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企业的把控。企业的发展速度是什么?发展节奏是什么?什么时候该增加投入?什么时候应该对产品进行研发?其次是对人的把控,当一个人走进你的公司后,他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衡量自己到底应该得到什么。人与人之间永远会寻找一种平衡关系。

            人与人之间还有另外一种关系,那就是不断衡量双方在彼此心中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当对方觉得你的分量大于他自己的分量时,他是不会来跟你计较的;等到对方觉得他的才能、他的技术或者他的领导力已经达到能和你较劲时,对方不提出来,那他就是傻瓜。

            所以,人与人永远都是在一种平衡中,而管理者要想保持这种平衡,需要对人性有很深刻的了解,并且随时把握每个人的动向,满足他们的需求。还能压制住他们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能够让他们跟你一条心,不断往前走。

            8、革新能力:否认过去、承认现在、追求未来从我自己做事情的过程来看,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家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去、承认自己的现在、追求自己的未来的过程。一旦你觉得现在这样就已经挺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那你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在新东方,经历了无数次的否定,也经历了无数次的革新。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阵痛,但也伴随着发展。改革还得把握好步骤,如果改得不好、改得太猛,企业也有可能崩溃;如果停滞不前,也会崩溃。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小心,但又不能不走。

            以上提到的8种能力,是我觉得在创业中很重要的8种能力,也是人们成就大事业的8种能力。

            五、过好一生,就这8个字

            最后一部分,我想讲讲“过好一生”这个话题。从心理学上来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通常要有两种感觉。

            第一种叫使命感。从小给自己赋予使命的人,更加容易做出有成就的事情。

            第二种是内驱力。一个人有了内驱力,自己就是发动机,自己就是一团火,推动生命前行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外在的推动力都是难以持久的,最终都会熄火或者停止;但如果有内驱力,而且自己不断加油,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凡是有使命感和内驱力的人,通常会带来另外一种力量,那就是遇到困难、痛苦、挫折不会退缩的力量,因为这个人的精神力量超出困难本身。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使命和目标,很容易被当前遇到的困难、挫折或者痛苦拖垮,会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全部,这就是自己的命。

            但那些有远大抱负的人会觉得,之所以会遇到磨难,是因为自己背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只有经过苦难或不幸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这有点像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苏轼很多伟大的诗文都是在经受苦难以后写出来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以及《赤壁赋》,都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人生遇到巨大挫折后,有感而发的。

            人这一辈子其实是做不了几件大事的,有一件大事足矣。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写:“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袁隆平一辈子研究水稻的栽培和杂交,吴孟超是中国肝胆外科的顶级专家。永远专注在这个领域中,在这个领域达到前人未曾达到的境界和成就,这就是做大事的人拥有的特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要非常专注地做自己认定的大事。

            大事的概念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你认为这件事情对你的生命很有意义,而且你从心底里希望把这件事情做成。第二个维度是你认为这件事情对于社会有意义,你做成了以后会被社会认可,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是完全为了个人利益去做。

            这两者并不矛盾。比如,徐霞客游历山河,不会想到自己留下的《徐霞客游记》,对后人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当时,徐霞客内心最想完成的或许是自己行走的心愿,但记录下来的这些内容,无意中就成了跨越时代的伟大作品。他也因为这个记录,被认为是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

          所以,人一辈子就干一两件大事,自己觉得值得干,在别人看来也有意义,就足够了。专注于自己热爱的领域,更加容易放下其他方面,不再去做蝇营狗苟的事情,不再纠结世俗的名利烦恼,不再去做让自己身心极其不愉快的事。这样,就让自己获得更加简单、明了、纯粹的人生状态。

            坦率地说,这个时代中的大部分人都在逐利,有些人为了逐利还做出了很多无聊的事情,给人生带来本来没有的烦恼。很多聪明人,包括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不少真的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关注的都是自己的收益,个人怎样赚更多的钱,怎样获得更好的地位,如何有更多好处,而不是有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如何造就真正利他的人,或者说济世救民、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人。这些人也被称为“大先生”。人们经常把民国初期那么一大批为国为民的老先生,叫作大先生。如何为这个时代多做点事情,如何让自己不要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大先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一次,我给新东方人讲课,有人问我:“俞老师,我们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送了他8个字:修炼自己,造福他人。

            修炼自己,就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纯粹、越来越有眼光、越来越有胸怀、越来越宽容、越来越仁慈、越来越不急功近利,让自己的人格越来越好。

            但是,一个人光修炼自己是不行的,真正重要的是在修炼自己的同时,也要造福他人。因为人生的真正意义,是在你为别人做事情的时候获得的。赚了更多的钱,不太会有持续的成就感。但假如跳到河里救了一个人,你内心的成就感和充实感或许远大于赚钱。

            所以造福他人,这件事情并不仅仅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让你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

            当然,造福他人不需要损害自己。你在对自己好的同时,也可以对别人好。造福他人这件事情,不一定说你要有了多少钱、有多高的社会地位才能去做。即使你一无所有也可以做。

            我在大学的时候,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一无所有,但我还是可以帮同学打打水、扫扫地。反正能帮到别人的时候就帮别人,这也是造福他人。

            当然,事情做大了、能力变强了以后,你就可以做更多造福他人的事情。比如新东方,曾经每年为几十万农村中小学生提供完全免费的教学服务。

          总的来说,人的一生如果想让自己的航向比较正确,我觉得主要就是这8个字:修炼自己,造福他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投资漫话(38):俞敏洪的创业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pm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