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年轻人的困惑在于不知道想要什么。当下,年轻人的困惑仍然如此,但又有所不同,我们仍然不知道想要什么,但却清楚的知道不想要什么,会断然拒绝自己排斥的人和物的打扰,感情、事业、生活皆如此。拒绝的勇气和魄力是远超前人的。几十年前的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被动的接受运气成分极大的给予,感情、事业、生活皆如此,他们绝大多数没有拒绝的勇气和魄力,他们的时代口号是做时代的弄潮儿,而不是时代的颠覆者。
很不幸,中国这些年一直在颠覆,世界观、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发生了某些根本性的改变,身处其中的你我,也许说不明白,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按照社会进步论的观点,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关键在于发展的背后,牺牲的是哪代人的利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一个大的趋势,和可持续发展一样,本无可辩驳,但牺牲的那一代人是否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而不是任其被放逐。尤其是那些弱者,他们和整个时代的人一起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却不能向强者一样,不断地适应,不断地改变,他们贡献了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也创造了毁灭自己的武器。
多情总被无情扰,世界是理性的,其运转规律是固定的,貌似不需要半点感性的润滑,要想得,必有失,或先或后,早晚要还的,我想这可以叫做理性守恒吧。我想按照这个语境说另一点,理性守恒带来的感性失衡。理性合理不等于感性合理。后代人在前代人栽的树下乘凉,后代人应该享受这阴凉,这是前代人理性的必然选择,也是后代人的感性源头,这源头的生生息息与此案的后代人无关,却融在了理性守恒与感性失衡的关系中。
理性守恒是向下的守恒,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创建;感性失衡确是向上的失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牺牲无我。值得一提的是,向下的守恒和时代发展呈正相关关系,新守恒成就新时代,新时代激发新守恒,直至世界终结;向上的失衡和时代则无规律的函数关系,失衡积累到一个峰值,就会保持下去,直至世界装不下那么多的尸体。
以失衡的感性去触碰守恒的理性,没有蚍蜉撼大树的勇气是做不到的,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一样,都处在时代向前发展的洪流中,背负着感性的悲壮之志,囿于理性的牢笼,成了一枚顾全大局的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