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古的电影,我看得少,这算是第二部,第一部是《达芬奇的密码》,印象中《达芬奇的密码》格局没有《国家宝藏》高,从剧情的曲折精彩程度上,《国家宝藏》也是略胜一筹。
说实在的,看《国家宝藏》,观众比演员更想快一步知道宝藏的答案,因为这部片拍得太真实了,真实得仿佛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本影片的一个亮点是在于有文化。
要解开这一系列线索,你要了解美国文化,中世纪的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和现代共济会(Freemasons,《独立宣言》,自由钟,美元上的时间等。文化的魅力在于神秘又让人敬畏。
另一个亮点在于,剧情很精彩,线有三条,一条是反派角色伊恩抢夺宝藏,一条是本保护探索宝藏,一条是警察追捕偷《独立宣言》的嫌疑犯。
三条线交叉缠绕,以本为交结点,本一会被伊恩追捕,一会被警察逮捕。
剧情之所以这么有趣,要归功于本这条线索,其他两条线索要么黑要么白,而本这条是灰的,该黑则黑,该白则白,偷国家文献,是黑,最后交还宝藏又是白。
而现实生活中,像本这样灰色属性的人算少而贵。
常说小孩子的世界是非黑即白。
才不是呢,小孩子的世界那么有趣,怎么可能是非黑即白,他们才是最没有原则的,该生气的时候就生气,该认栽的时候就认栽。
反而是成人的世界,以自我标榜的原则为中心,给外面的世界下非黑即白的圈套
为什么这么说?
成人的世界习惯性一棍子打死人。
如果你出轨了,你其他美德和优点,如乐于助人,孝顺,敬业,积极养家等都可以忽略为零,视作人渣,即使你为国捐躯,也只是能把你这个人价值拉回零界线,但不可能为正数。
任何一个时代越是呼吁什么,就是越是缺少什么。
人们一边极力排斥,道德谴责出轨,一边又乐此不彼地进行快餐式恋爱。
打个比方,就是吃食物吃得快,消化不好,营养没吸收好,还怪食物品质不好。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个小小裁判官,一句话不能主生死,但一千一万句话可以
嗯,网络的力量。
赶上个人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就发挥的时代,又怎么能少得了自己的声音呢,于是人人都发声,必须证明自己是“三观很正”的人。
而证明的方法就是他证,通过证明他人是错的,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这就是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几乎每个人都着了魔似的,跟风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村上春树的《海边卡夫卡》里提及,并不是行动上犯罪了才属于犯罪,而是思想上犯罪了就属于。
所以在批评指责别人之前,先自省一下自己面对诱惑时,自己的感觉器官是不是都瞬间坏掉了,思想始终如一。
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别想通过“快”就那么容易确定自己的情感方向,也请不要通过“渣”就完成对一个人的全部评价。
灰色,夹有黑与白,正如人性。
愿这世上多一点人性的因果循环,少一点尖锐,不要怕做一个灰色属性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