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行走的花
秋水:由“通”到“同”

秋水:由“通”到“同”

作者: 秋水阁 | 来源:发表于2017-11-25 08:02 被阅读0次
    图文无关

    前两天,群里一个老师问:“通假字中,以前一般说‘反’通‘返’,现在都是‘反’同‘返’,这一字之差的区别是什么呢?”

    是的,最新的部编版教材普遍用“同”,丢弃了“通”,这样就更严密了,原因如下:

    先说说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说白了,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写的别字。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多。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王力教授在1962年对古音通假作了明确定义:“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周秉钧在1981年又具体阐释说:“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凡是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凡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叫做假借。”

    广义的通假字还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同源字。

    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最早出现的那个字叫“古字”,后来出现的那个字叫“今字”,清代的人又叫它为“累增字”,二者在意义上有关联。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

    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同“涙”,“睹”同“覩”,“灾”同“甾”同“災”同“烖”。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还有更复杂的:假借也是造字法,汉语中凡是虚字或者抽象概念统统都用假借造字法。如“亦”本来是胳肢窝,但语言中有“ye四声”这个音,没有这个字,只好借用“亦”表示。当它被借用作副词“亦”之后,再就不能承载“胳肢窝”这个意思了。但是“胳肢窝”这个事物和意思并没有消失,怎么办?于是,又造“腋”来表示。这样等于造了一个新字副词“亦”。假如它不被借用,那就大可不必造“腋”字。

    “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

    “同”指广义的通假字。

    部编版教材为了避免“通”“同”的混乱,就统一用“同”,说明新教材编者更谨慎更趋于严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水:由“通”到“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vq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