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卷第三十五卷,汉纪二十七(公元前2年——公元2年,共4年)
王嘉上书指责董贤铺张浪费,哀帝不悦
杜邺忠告哀帝不要盲目孝顺
王嘉将哀帝封赏董贤的诏书退回
哀帝发怒,借梁相案逼促王嘉自杀
【学以致用】
01, 最近把《资治通鉴》粗略的看到了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教育就是:
对接班人的培育,不仅关乎到事业,还关乎到家族的传承与绵延
否则,任你一世英名,拓宽了大好的事业江山,又有什么用呢?
还不是为后来者,为下一个人铺路而已
如果教育的不好,可能还会因为他的情况而灭族
我们在辅导企业家接触和使用股权激励的时候,也在潜移默化的植入一个理念:
“即使我们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但是呢, 我们也仅仅只能拥有和使用它一段时间,也是为下一代人,为社会保管而已。”
不要认为是我创立的,就是我的。 当企业做大了,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是社会的,是国家的,是与国家政府一致,为人们,为用户,客户,为社会做服务的。
所以,有很多有智慧的老板,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分钱,分名,分责,号召大多数人一起干。
同时,这个下一代人不一定指的是自己的小孩, 如果小孩不喜欢干这一行,还不如给他留点股份好了,把经营权,治理权给到管理团队,让下一届班子领导企业继续前行。
整个汉朝里面,做的比较好的,一个是刘邦,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 以及东汉的汉光武帝以及他的接班人汉明帝, 其他的几位老板就不怎么样了
但是汉朝为什么能够延续四百多年呢?后面的朝代都没能超过这个数?
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文景之治事情,运用了道家的休养生息思维,让老百姓记住了汉朝的恩情。 所以王莽篡汉之后,老百姓有“思汉”的情节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规律
当一个老板对员工是发自内心的好的时候,假如有一天公司因为外部环境不好的原因快要破产了,我相信员工也会来救这家公司,比如主动降薪,选择与公司一起扛。
或者老板破产清算了,当哪天老板再次创业,也有人会继续跟随。
所以,老板“修身”的程度,决定了事业的厚度
02,汉哀帝上台,四大外系家族并立(祖母傅氏,母亲丁氏,皇后董氏,太皇太后王氏家族)
从傅氏的角度,从汉哀帝的宠臣董贤的角度来看,证明了一点:
最求短期的最大化利益,必然给自己招惹最大的灾祸
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不一定最求大获全胜,而是追求终身不败。
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也是讲究 不败的原则
道德经也是,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成就和命运的时间长度
只看一年,就拼命作死
看三十年,就懂得永远比自己“改得的”少拿一点。
03,因为这个大环境的影响,朋友最近跟我分享一些事情,最近一边在拓宽业务的边界,把企业的生态链条延伸开, 在这个过程中,与别人合作就是,别人先拿,多少。
然后,他对内部员工也是一样,让他们决定拿多少比例,他们先拿,剩下的留给公司。 我认为他这个就是“比该拿的少拿一点”的原则
我相信在同样不好的环境下,别人的企业或许生存困难,但他的企业会过的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