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清如许
传记性自我观察中的温尼科特视野5对于做母亲这件事,很久以来都觉得已经失去了叙说的愿望,在深深的绝望里呐喊、自责,仅有的一丝悔悟也变成了一种极度焦虑时的发泄,而发泄,既是缓解痛苦的一剂良药,也是无奈无助时的一种自我麻醉。成为一个好的母亲对于自己来说似乎已经失去了现世的意义,因为时间不等人,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追溯所有的事实都已成定局!这种念头就像一种毒,让我长久的陷在阴霾弥漫的迷障中难以自拔。“女性的自我成长”,这个口号喊了很久,但是当终有一天可以那么深的面对自身生命的孤独,深切感知自己生命与这个世界的隔离,才发现,其实自己的学习一直都是那么功利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标而来,目标不能实现,动力也顷刻消失。一直执着于是否还有望可以成为一个好母亲,而不是致力于弄明白为什么我没有成为一个好母亲,前者被目标锁定,而后者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本源。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平静而理性的(而不是怨愤的),以一种他者的眼光善意的来看待自己的生命故事,并从中找到自己与世界链接的可能。
温尼科特,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验,为我们指明了找寻自身生命成长脉络的路径。
传记性自我观察中的温尼科特视野5“烦不得的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母亲?在其“烦不得”的表征之下,潜藏着怎样的心理内核?太多的时候,人总是会被表面的东西所蒙蔽(天知道,人是一种多么善于隐藏自我的动物),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欺骗别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欺骗自己。在问题爆发的瞬间,我们几乎都会本能的把问题的根源指向外在的世界,认定是客观的种种造就了眼前的现实,所有的措手不及所有的错误都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他”!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母亲,无论孩子表现出怎样的状态,或兴奋不已好奇的问东问西,或沉默寡言安静如小猫,可是作为孩子最贴近的陪伴者——母亲,却始终都显得烦躁不安心不在焉,她看向孩子的眼神里没有实质的内容,如果有,也大多与孩子无关,她无法专注于孩子当下的喜怒哀乐,无力深入孩子的内心去做出恰当的响应,她的意识流转,被看不见的思绪牵向不知名的去处!温尼科特多年后回忆自己儿时被母亲抱在怀里的感觉,如同“枕在一段枯死的树桩上”!我们有时候会奇怪,为什么有的父母工作非常繁忙,并不见得有大把的时间和孩子腻在一起,但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会玩得很嗨,在有限的时间里依然和孩子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而有的父母尽管360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却始终无法懂得孩子真正的需求,我想,这里的差别在于你的陪伴是否是用心的。如果只是出于某种责任的形式,而不是真正用心灵去关心另一个心灵,那所谓的陪伴其实是水平很低的,孩子根本无法从这种敷衍式的陪伴中获得情感的滋养,更别提心智的启发了。当然,这里做这样一种比较并没有批判的意思,我想我们要做是反思,通过反思去弄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存在,是我们不爱孩子吗?是我们不想给予孩子以爱吗?我想不是。给予爱是一种能力,一种建立在丰沛理性的生命活力基础上的能力。当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熟视无睹,我们要多问问自己:这是怎么啦?为什么总是这么心魂不定神思飘摇?牵动我们意识的神秘之手究竟隐藏在何处,面对它我们真的完全无能为力吗?还是根本就不想去努力。
传记性自我观察中的温尼科特视野5还是想说:生命不易!太多的女性,自己都还是一个时刻想依赖他人的“孩子”,却要面临为人母亲的责任,其中的挑战和困难可想而知!能否承担这个重任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是一个从生理到心理都足够成熟的个人,而不是一个有着大人样子的小孩。照顾孩子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唯其如此,只有心灵足够自信和开放情感也足够丰饶的母亲,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于她而言才可能会转化成人生更多拓展的可能,会有辛苦的付出,但可以没有无谓的搅扰。一个活在封闭中的生命,不知道与世界的隔离是多么有害!她活在自己编织的幻梦中自说自话自言自语,所有的爱与恨都是自己想象的,所有防身的铠甲也由自己来打造,时间久了,不止离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连这个世界的语言也忘了!
如果有人曾经在面临崩溃的时刻(哪怕过后也行)冷静的思考过,你会发现,真正让你痛不欲生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面临困难时候的纠缠,你考虑的重点常常不是:我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这个问题凭什么要我去解决?内心的脆弱和空洞常常让我们习惯性的企望来自外在的支援,而不愿意相信自己可以找到维持平衡的途径。在爱不可得的失望里,人的内心会渐渐走向枯朽,而枯朽的生命,是不可能去温暖他人的!
传记性自我观察中的温尼科特视野5那么一个隔离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呢?无法从情感上去响应孩子,却又对孩子事无巨细管这管那,而不论是哪一种,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对孩子的控制。她对待孩子最常采用的方式是忽略和漠视,常常意识不到孩子的存在,可是如果孩子一旦惊扰了她(兴奋或是反抗),她的反应必然是喝斥甚或是责打,声色俱厉的背后,孩子看不到母亲的爱和肯定,孩子需要察言观色才不会被母亲指责,有的时候甚至要承担起照顾母亲情绪的任务,他无法再做真实的自己!更可怕的后果是孩子无意识的内化了母亲的形象,并在成年之后把这种关系模式带入自己的家庭,当相同的情景出现,她就会习惯性的采用她早已熟知的套路去应对,而丧失了作为一个有意识的生命个体自发的思考和选择!每一个人当下的关系模式的背后,闪现的都是原生家庭所赋予的千丝万缕的影像!母亲的支持力对孩子的行动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抑郁的母亲,一个被自身的焦虑俘获的母亲,用自己满满的“不耐烦”,足以让孩子生命原始的活性彻底的消解!一个母亲最可敬的地方,是她能够被自己的孩子深深的伤害,而她自己能深深憎恨孩子却不会向孩子报复,以及她能等待以后才会有或者不会有的回报。在憎恨中宽谅和爱,才是一个母亲最可称之为伟大之处!
传记性自我观察中的温尼科特视野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