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长的烦恼
小说将目光聚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
1、原生家庭的烦恼。
孙光林经历了从原生家庭到领养家庭再回到原生家庭的经历。在原生家庭里,排行第二的他,羡慕哥哥孙光平背着书包上学;羡慕弟弟听不懂看不明事情。他永远争不过哥哥孙光平,因为孙光平比他年龄大,比他计谋多。
当他被孙光平用镰刀砍伤头部,鲜血直流,在孙光平恐惧的眼神中,他直接去找一家之主父亲孙广才,结果呢?他被父亲捆在树上,当众暴打了一顿。因为年长的孙光平设计陷害了他。正如孙光林的爷爷孙有元,将打碎碗的事情,安在孙光明的身上,由于孙光明懵懂无知,成了背锅侠。
在一个家庭中,兄弟姊妹是手足,那是对外;他们也是争斗对象,那是内讧。孙光平一直以哥哥自居,摆布两个弟弟。
孙王两家发生争执时,孙家处于劣势,孙光平提着菜刀,领着拎着镰刀的孙光明去找王家兄弟算帐。孙光林却作壁上观,因而成为全村人眼中的“坏人”,成为家庭的异类。
孙光平是家中长子,让家中引以为傲的是,他可以带着城市的同学回到家中,城乡的差别决定农村人认为城里人高人一等。在村里人羡慕的目光中,孙家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但是,城里的孩子毕业后可以有工作,农村的孩子毕业后只能回农村。
孙光平回农村后,和其他孩子一样下地干农活,那时,他的心情是多么糟糕:同一所学校念书,因城乡差别,尘归尘,土归土,他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农村,继续土里刨食讨生活。城市里工作了的同学早已忘记这个当年一起厮混的农村同学,证据就是城里的同学再没有来过他家。
孙光平将悲哀压在内心深处,默默地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当他得知弟弟孙光林为参加高考,向同学借了一元钱报名费,他悄悄地替弟弟还了钱。孙光林离家去上大学时,哥哥挑着他的铺盖送他去坐车。孙光林坐在车上,看到哥哥眼中的悲哀。
在这个原生家庭里,成长的烦恼无处不在:兄弟间的情谊和竞争,父母对同为孩子的不同态度,甚至村人的切合实际和不切合实际的评论……细读小说,无限感慨,一个人走向成熟,永远也绕不过童年少年初识青春的记忆,有些东西不知不觉间印在心灵深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