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回到我的现实生活中时,上海的一切还盘旋着。
人回来了,心尚在远方作诗。人家跟我客气寒暄,我就祥林嫂似的说上海。场景是:不管2个人还是20个人,总见里面一个人说得热闹,其他人一脸勉强的笑。后来我也发现了听众的苦,却不肯偃旗息鼓,转战到博客里来当祥林嫂,继续说个兴高采烈。
一个月,每次回来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还魂。这一个月里我不会看本地新闻,不会进本地超市,不会接朋友们的电话。
他们都知道我这毛病了,都不怎么打扰。在手机里小心问一下是不是活着回来了。听了我那梦游一样的回答,都很乖巧地叫我先休息,接着全体潜伏。
直到上个星期,才有人打电话来说复活节的节目。
刚还魂,上海便退潮一样地哗啦啦地没了。心里留下一大片空缺,必须用什么填补。工作不够填补的,阅读也不够填补的。我要看得见画面的,感受到人气的。
于是颓在沙发上看电视剧。
打开【油管】,那里自动推荐了《都挺好》给我。
那就《都挺好》吧。时装戏,现代苏州——跟上海差不多。
这样,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便很充实。我活在那高大上的都市里,看着漂亮的环境,经历虐心的父母,参演一部童话一样【真实】的故事。
那样的父母在我们那个年代里很多,他们养育儿女不用教育,而用拉扯,那时代常听到的句子是“把孩子拉扯大”。婉转地说:这代父母有爱不善于表达爱。对这一代父母,哀怨伤痛的儿女很多,毫无怨言的儿女更多(我若举例子,例子都在我的阿姨家,三个女儿三种态度)。这班父母对成年儿女的要求也甚高,希望他们始终听话、孝顺、为自己奔忙。
在这个故事里,苏家的儿女有明的暗的各种孝顺,有为孝顺奋不顾身的,有为孝顺忍辱负重的。一反只讴歌父母为子女呕心沥血、舍生忘死的常规。
故事里有很多感人的小细节,小喜剧,小眼神动作,小美丽。那些我无意列举。对我有价值的是:在剧中的成功女性苏明玉的周边,我看到了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梦想与追求;在剧中失孤的【妈宝男】苏明成身上,我看到了都市生存的压力和艰辛。剧里面比较叫人宽心的角色,是那个小资的厨子兼老板石天冬,我看得比较粗心大意,觉得他最珍贵的,是没理想没抱负(违反现代中国成功学),没爹妈没住房(估计这个是下一季的大伏笔),却有足够的智慧和气场面对清淡的生意,恋人的莫测,恶少的挑衅,还有种种突如其来的麻烦。这个石天冬简直就是个全能全方位的战备物资。
这故事除了宣传着孝道,还告诉人们:没被宠爱和刻意培养的孩子,是最有出息的孩子。
网友评论